|
8月3日25萬名公民站出來抗議,就已經讓馬英九的聲望掉大跌。 |
中評社台北9月23日電(評論員 王崑義)從今年8月份開始,馬英九不只諸事不順,還有面臨屋漏偏連夜雨的窘境,讓他的民調掉到史上最低的9.2﹪,放眼全世界的領導人,恐怕這已經是最低的聲望了。
其實,馬英九執政會造成這麼低的聲望,並非他的兩岸政策和外交政策出現什麼問題,反而是內政不彰引發民怨的結果。但是內政問題卻是民眾感受最深的問題,所以兩岸與外交政策即使處理得再好,民眾的感受並不深,對拉高聲望的幫助並不大。
首先我們來看,8月3日因為台灣陸軍下士洪仲丘在軍中遭凌虐致死,引來25萬穿著白衫的公民到“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抗議。
一個下士被凌虐致死,如果是在威權時代,早就被軍法官以意外致死結案,但現在的台灣是民主時代,所以隨便死一個人,都可能引發群眾的關注,只要公民團體一呼喊,一場轟轟烈烈的公民運動,就可能被掀起。
但是,一個下士被凌虐致死已經讓“國防部長”下台,為何身為“總統”的馬英九仍然要負責呢?這是因為馬英九是“總統”,而且也是“三軍統帥”的緣故,在責任政治的道德上,馬英九也脫離不了關係,所以8月3日25萬名公民站出來抗議,就已經讓馬英九的聲望掉到18﹪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