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王張會”能反應台灣的什麼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23 15:51:13


 
  記得前一次的台北市長選舉,宋楚瑜硬要參選,結果卻只獲得5萬票,跟2000年扁、宋、連爭奪總統寶座時,他獲得200多萬的票數,簡直是不可同日而語。所以,政治人物要起、要落,不僅是靠自己的努力,還要有一點“天意”。

  這有一點像在“楚漢相爭”時,劉邦夠無賴,項羽夠英勇,但是最後的結果是英勇被無賴打敗,甚至到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同樣是一個無賴,為何歷史上漢人所建立的兩個大朝代,卻都是從無賴的手中創建,這不是“天意”,又是什麼呢?

  所以民進黨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黨主席選舉的大事,在蘇貞昌已經表示要爭取連任,而謝長廷也要參與選舉,在兩強之爭下,這就要考驗蔡英文的智慧了。

  現在民進黨內的新潮流系已經在蘇、謝之中,選擇支持蘇貞昌,而謝長廷長期以來靠著自己的努力,也建立起“謝系”,但謝系還是沒有新潮流系強大,但是謝長廷能夠到高雄市征戰,而且贏得市長的寶座,代表他的實力已經夠強。這跟蘇貞昌還要依靠“蘇新連”當然要強了。

  但是,就以蔡英文來說,她如果也出馬,那麼新潮流系可能轉向支持她,畢竟,新潮流系雖然從不推出自己的人選,但他們永遠都是支持最強者,現在所有的民調,蔡英文幾乎都是贏蘇貞昌一倍,所以她如果出馬,有可能新潮流系就會轉向支持她,那這樣子,蘇、謝有可能都雙雙落馬。

  可是,以前我一直強調,蔡英文和謝長廷有可能結合成“和中派”,以對抗蘇貞昌和游錫堃所組合成的“反中派”,如果蔡英文不顧謝長廷的感受,硬是要參與民進黨黨主席的選舉,這可能傷到謝長廷,但是蔡英文如果不參選,而謝長廷最後敵不過蘇貞昌而落選,那麼2016年的總統大選,蔡英文想東山再起,那就操縱在蘇貞昌的手中,讓蔡英文難以游刃有餘。

  這點就像呂秀蓮和顧立雄,儘管他們兩人早就磨刀霍霍,但是黨外又有一個比他們實力更堅強的台大醫師柯文哲,黨主席蘇貞昌不得不顧及柯文哲比較有勝選的機會,所以他只能以內部協調的方式,來解決柯文哲不願加入民進黨的難題。在這一點上,呂秀蓮當然無法接受,但是黨主席操縱在蘇貞昌的手中,台北市長民進黨的人選要怎麼出線,當然是決定在蘇貞昌的手中,而不是呂秀蓮與顧立雄的手中。

  所以,今年5月民進黨的黨主席改選,對照2016年的總統大選,就顯得特別重要,這也是蘇貞昌、謝長廷和蔡英文三人,誰都不能放棄的重要橋頭堡,誰失去這塊寶地,誰就有可能在2016的總統大選中,變成被人宰割的對象。

  “王張會”後民進黨的走向

  回過頭來我們看“王張會”之後,民進黨在兩岸關係的走向。首先是蔡英文所提出的“三個堅持”,這“三個堅持”是,堅持不能只是為兩岸事務機構互動所作出的特殊安排;堅持不能是為達成特定政治目的;堅持不能落入“一個中國框架”。

  從蔡英文的“三個堅持”可以看出,蔡英文如果有機會當選民進黨主席,那麼她的政策還是只會緩步的走兩岸關係,而不可能向國民黨那樣的大躍進。因為在政治的限制方面,蔡英文還是不會放寬民進黨的步伐,這就有可能讓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在原地打轉,這也是民進黨要開創兩岸關係最大的盲點。所以蔡英文的“和中”,並非大躍進的往“親中”的路線走。

  另一個表示當選民進黨主席之後,有必要的話,他願意再到大陸訪問的謝長廷,他的路線可以說是跟國民黨沒兩樣的“親中”路線。如果謝長廷走這麼“親中”的路線,民進黨員是否能夠接受,還很難說。但是謝長廷如果和蔡英文結盟,產生蔡英文在兩岸路線上拉他一把,也許謝長廷就可以走得穩一點。

  而另一個不是要選黨主席的新潮流系的大老林濁水則表示,在“王張會”後政黨會在兩岸關係的角色退位,所以民進黨與共產黨沒有必要建立所謂的“民共平台”,這是怪胎,民進黨不能與時代趨勢相違背。林濁水還認為,民進黨贊成並鼓勵政府往正常化方向發展,不久前提出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已明白指出,兩岸雙方接觸需彈性務實,民進黨的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不變,不需要為“張王會”而有所改變。

  可見林濁水是相當站在台獨的思考,本來民進黨內主張台獨者,大致是希望兩岸關係正常化,既然能夠透過政府對政府的接觸,那麼在兩岸關係正常化之下,那也跟“兩國關係”一樣,政黨當然要在兩岸關係中退位了。

  而民進黨新北市主委羅致政則說,“王張會”是兩岸過去沒有的官方接觸,在立場堅持、沒有自我矮化下會面,符合民進黨的立場,民進黨不會反對。但是,民進黨對兩岸政策有一定的堅持與主張,這些不必為“王張會”改變。羅致政還說,目前“王張會”形式遠大於實質,而且也沒有具體內容,民進黨不會因此調整兩岸政策。

  可以看得出來,林濁水和羅致政還是站在比較偏獨的立場來思考“王張會”的成果,但是也有偏統的角度思考者。例如,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則說,2014年“王張會”,國共公開標舉“九二共識”、“兩岸人民同屬中華”、“孫中山思想”作為兩岸共同資產,馬政府已經明顯接軌到對岸“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論述,墊高了民進黨進入兩岸正常交往的門檻。但面對國共越堆越高的兩岸論述舞台,民進黨至今或是反對到底,或是支吾其詞,或是視而不見,結果當然上不了檯面。這種全面否定國共交往基礎的僵硬思維,注定民進黨的最後一哩路,只會越走越長。

  郭正亮的想法雖然是比較悲觀,但是台灣選舉的因素,不是單靠兩岸關係來做決定,如果是的話,就不會在“九月政爭”時,會出現連戰、連勝文父子痛批馬英九的現象,也不會有新北市長朱立倫痛批政府部門年假放得太少,甚至主張元宵節也該放假的聲音。

  在這些藍營的人批馬的聲音,已經超出過去國民黨家長式的領導風格之外,現在連不能再連任的郝龍斌也跟著放砲,說什麼年底七合一地方選舉如果大敗,馬英九應該負起責任,雖然國民黨人反批郝龍斌是“失敗主義”,但在砲聲隆隆之下,“王張會”是否救得了馬英九執政的失敗,現在是無法判定的,只有等待選民票投出來才能知道。

  從這裡更可以看出,民進黨人的砲聲只出現在台北市,而且僅只少數一、兩個人,並沒有向國民黨那麼接二連三的出現。所以,“王張會”之後,並不太可能改變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走向,在大部分的人認為兩岸關係已經是國共的領域,民進黨要怎麼追,也追不上來之下,七合一選舉不必去碰兩岸關係,而2016的總統大選到時還是要看台灣的經濟有沒有起來,如果屆時台灣的經濟還是趴在地板上,國民黨也很難再為執政的失敗找藉口了。

  台灣經濟還有救嗎

  台灣的經濟有救嗎?這是很多剛從大學畢業的學生最感到困擾的問題。像資金原本相當雄厚的綠媒,現在也開始減薪了,這可以看出台灣媒體經營確實已經陷入困境。

  但是媒體畢竟只是一小部分,過去台灣的資訊產業可以說是走在國際的前端,但是現在越來越多人注意到,台灣的資訊產業,現在已經變成大陸電子業的供應鏈。就以鴻海為例,2000年初,只要被鴻海併購的電子業,通常股價都會飆漲一大段。但現在不要說被鴻海併購,連鴻海本身也已經在經營上陷入困境。

  有人估計,鴻海在大陸的員工有一百多萬人,但在台灣只有五千名員工,這麼大的差距,鴻海能在台灣有何作為嗎?

  另外還有一家資訊大廠聯發科,過去他們製造的IC晶片都是冠全球,但是前幾年金融海嘯之後,聯發科的晶片,反而只能供給大陸的山寨機,聯發科這種墮落的情況,當然會讓許多人感嘆。好在大陸現在的山寨機已經不流行了,所以聯發科也不用繼續沈淪了。

  另外一家大廠宏達電,英文是HTC,他們生產的智慧型手機,過去也是勇冠全球,2012年他們的老闆王雪紅還站出來力挺馬英九,但是沒有幾年,宏達電的智慧型手機,也已經被韓國的三星手機打趴在地上,宏達電的股價也從一千元掉到一百多元,股價會反應市場的需求,這是騙不了人的。

  所以,當台灣的經濟無法再成長,台灣到底要繼續走自己的路,還是繼續依靠中國大陸,這一直是民進黨和國民黨的路線選擇,那麼到底孰是孰非,股價會反應在公司上面,而人民的選票也會反應在兩大黨的路線上。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4年3月號,總第195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