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張亞中:馬不應閃躲兩岸敏感政治問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03 01:05:12  


 
  台灣的財政情況惡劣,整個國家預算也不過一兆數千億,單僅國防預算就達三千多億,其中又有一大塊是軍購支出。在這樣的環境壓力下,美國仍逼迫台灣政府向大筆軍購預算埋單,其原因就在認定台灣需要美國。如果兩岸關係無法正常化,台灣必然會繼續受到美國牽制。

  (二)繼續內耗

  由於兩岸關係所引發的台灣認同問題,開啟台灣從1996年起開始進行的嗆聲式民主內戰,整個社會陷入民粹式的動員,公共議題無法理性討論、社會失去內聚的力量。網路上語帶諷刺稱:“不到台灣,不知道文革還在搞”,實在一點也不為過!

  由於兩岸政治性關係無法解決,兩岸關係何去何從也持續陷入爭議,台灣民主也因而變調,民主成果無法再傲視整個華人社會。十餘年來,台灣經濟無法快速成長,其最大原因在於“戒急用忍”、“有效管理”等自我受限,而缺乏一套進取的大陸政策,更是造成經濟成長遲滯的主要因素。

  由於兩岸關係無法正常化,使得ECFA等經濟議題都將陷入是否賣台,以及是否需要公投等政治性的炒作,進而無法理性、深入地探索相關議題對台灣、兩岸的未來影響與發展。台灣欲早日跳出意識形態的陷阱、讓民主正常化、並且擁有完整的經濟發展藍圖,“解決兩岸敏感的政治問題”是必須優先處理與面對的。

  (三)漸失談判籌碼

  然而,整個經濟與政治外部情勢是不利於台灣的,不管台灣是否願意,中國大陸的經濟像吸盤一樣,讓台灣無法跳出。明年以後“東協加一”開始運作,台灣的競爭利基將再一次降低。目前東亞正在討論的東亞共同體,台灣亦完全沒有發言的空間。

    相對於台灣還在為是否要簽署ECFA吵個不停時,中國大陸已經在規劃海西經濟區做為與台灣接軌的可行性。中國大陸內部的經濟發展也沒有因為兩岸關係的不正常而有所停滯。就實際而論,如果台灣不能早日確定兩岸政治關係,並以此為基礎累積內部實力,再過幾年,伴隨中國大陸經濟與政治影響力的再提升,台灣能夠迴旋的空間相對將更為有限,而談判籌碼也將逐步減少。因此,不僅不應該逃避兩岸和平協定,台灣反而應該主動爭取,否則結果極可能是被中國大陸“和平消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