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論壇強調地區文化提升
劉迺強:區議會選舉政治理念以及政綱等都不是很重要,你們的地區工作有甚麼特色呢?
馬逢國:關於地區工作,我想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落區”(深入基層)。比如說準備在某個區服務的朋友、區議員等,他要為自己認為自己最喜歡做的,或者那個地方的居民最需要的東西去奮鬥,這是必不可少的--搞地區工作,地區性基礎事務一定不可忽略,無論你有多遠大的理想。我們希望他們多些照顧到中產階層的需要,即不是純粹弄一些齋宴、派發月餅等諸如此類的工作,而是要做好基礎服務,比如對社區議題的關注,包括地區交通、治安、環境,甚至大廈的維修管理等。
我們現在希望提出的就是,地區文化的提升--這是一個我們覺得應該要提出的議題,跟其他政團有些許的不同。現在香港提倡搞文化產業,像西九啊等等,但地區文化實際跟這些是有差距的。那麼只有普及才能有提高,要普及就只有從地區開始做,所以我們提出要提高地區的文化。
圍繞今年的選舉我們也有一些比較主要的東西,比如說地區服務應該包括地區文化服務的議題,甚至可能會提倡政府體制應該設立一個類似地區文化主任或者地區文化辦公室等等架構,即從政府架構出發提供這類服務。另外,開拓地區的文化空間;然後再考慮怎樣活化這些地區特色的空間、設施等。作為一個整體社會政策來看,當然我們會去做。
另一個議題就是環保議題,對此我個人的看法是我希望可以提倡不必每次每事都用“事不關己”這樣的角度來看到環保議題;如果每個人都這樣看的話,那恐怕十八個區就要有十八個焚化爐了,這顯然不合理嘛。怎樣去協調地區環保議題顯然很必要。還有就是大範圍一些的議題,譬如社區規劃的問題我想都應該開始關注,而不是純粹看一些很局限的環保相關問題了。
這些方面我們有的一直在做,有的做得也不錯,比如環保的停車熄匙、光污染等,那些都是重點關注和比較具有普及性意義的議題。關於剛才提到的這些,我就希望能推動形成一些全港性議題的政策,然後覆蓋到地區,可以為區議員所用,我們現在也正在醞釀相關的建議。
支持朋友參選“超級區議員”
劉迺強:這次選舉你們會派出超過二十個的人員參加,你們有沒有意思去爭取超級區議員呢?
馬逢國:首先,我認為“派”字不是很準確,準確的說我們是“支持”,我們會支持二十個上下的朋友去參與區議會的選舉。在這個過程,為了鼓勵大家進取,當然不排除會同時考慮對超級立法會議員選舉的參與。但因為這個存在著門檻,即需超過十五個議員的提名,那麼就需要爭取十五個議員的支持;而如果我們可以聯繫到大家想法比較接近的支持,當然會更加有利。所以,這個也是不排除的。
劉迺強:說說下一個選舉。過去來說你都支持論壇成員參加立法會選舉,你們會不會繼續這樣做呢?
馬逢國:從論壇的角度來說,願意去支持朋友或者壇友去積極參與,所以剛才我也說了不排除參與超級立法會議員甚至地區直選,以及功能組別,都不完全排除的。有的朋友一直也是參與其中,比如上一屆地區直選我們就有支持。這個準備是有的,但始終需要明確的一件事就是,我們是“支持”不是“派”。那些所有跟論壇有關的壇友,我們的朋友願意去參與的話,便會積極支持。
新論壇希望在不同層次的議會有影響
劉迺強:你現在估計會支持多少人參加立法會選舉呢?
馬逢國:兩個,但嚴格的說,論壇支持所有有志於服務社會的朋友。但我們作為一個論政參政的團體,也需要雙方有合作的意願,換句話說,如果他爭取我們的支持,那麼我們就願意支持他,這面的空間可以很大。我們也希望能物色到更多跟我們理念一致的朋友,這是沒有上限的。但有一個最低目標,最低目標就是我們希望有兩三位朋友可以支持他們參與。進而希望可以在不同層次的議會有所參與有所影響。
劉迺強:方不方便透露哪些具體的支持呢?
馬逢國:我們希望,現在有三個管道,一個是區議會、一個是功能組別,一個是地區直選,可以這樣說,我們希望在三個領域都作出嘗試和努力。
區議會選舉政治氣氛強化難測結果
劉迺強:你對這次的區議會選舉有些甚麼預測?比如建制派的議席會有甚麼變化呢?
馬逢國:我認為現在的整個政治氣候跟三年半之前相比是很不相同的,已經可以用“大變天”來形容。當然跟七年半前是更不相同,七年半前因為有SARS以及23條立法的衝擊,所以當時整體選舉氣氛很政治化,使得建制陣營當時遭受一個很大的挫折。而為七年那次,建制陣營獲得了一個全面性的勝利,我想是建基於兩個因素,一個是經濟環境相對好,政治環境也沒有大的衝擊;另一個就是做了四年的默默耕耘,做了很多實際性的地區工作,才達到這樣一個成效。
但我想今年非常不一樣,整個政治氣候都完全不同,香港的民情對幾個層面都有若干的看法,包括對中央政府都有些不同的看法,對特區政府有很多意見,積累了很多怨氣。這些怨氣如果得不到很到的疏導或宣洩,那麼很可能就體現在選民的選票取向上,不一定會有很理智、很平和的選舉心態,所以結果很難預料。
但可以預料的是,就是結果一定會受到政改效應的影響,選舉氣氛會政治化很多。因為參選區議會選舉的朋友有的可能目標不一定僅限於區議會,而是在超級立法會議員等,希望是將政治訴求訴諸於區議會的選舉,所以就會很政治化,因此有的地區就會不單單只是討論地區議題。當然,這也要看選民的取態,即選民到底對區議員的期望。整體社會議題,其取向一定是仍然歸屬於地區的議題。
這個方面我認為有很多因素發揮影響,第一是社會輿論導向,這個很關鍵;另外就是不同的政治團體派出參選的人的具體表現,這些因素都會影響結局。所以整個結果很難預料,我相信不再會出現○七年那樣的狀態了。
馬逢國小檔案
馬逢國:香港電影人、政治人物。香港理工學院土木工程系畢業,主流娛樂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新世紀論壇總召集人。第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等職。
曾任香港臨時立法會、第一屆(1998﹣2000)及第二屆(2000﹣2004)立法會議員。前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曾監製、出品多部電影,包括《最後的貴族》、《秋菊打官司》等2004年獲頒銀紫荊勳章。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1年8月號,總第16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