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4月28日電(作者 紀欣)過去幾個月來,蔡英文因2020“總統”大選民調落後,賴清德又堅持不退出民進黨初選,透過“府”“院”提出修法,對兩岸政治議題協商設置“立法院”雙審議及人民公投超高門檻,並高調驅逐、限制主張“武統”、“一國兩制”人士離台、來台,更以“辣台妹”姿態叫囂:中國干預台灣選舉,製造韓國瑜、郭台銘神話,且要美國人為此背書。
據報,蔡英文的“反中”強勢作風,已使她原先大幅落後於賴清德的差距縮小,但民進黨初選戲碼最終如何落幕,小英是否能如願“捍衛執政價值”,尚是未知之數,唯一可確定的是,這一場被綠媒形容為“台灣保衛戰”的選舉,還未正式開打,就已讓台灣人民付出極慘痛的代價。
首先,台灣喪失了一向引以為傲的自由民主價值。蘇貞昌及陳明通僅憑一紙宣傳海報,即驅逐了尚未開口講話的大陸旅美學者,還洋洋得意地說是“預防”成功,這既是對鄭南榕“追求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的極大諷刺,更違背了美國憲法對言論自由的保障─只有當言論構成“明顯且現實的危險”(clear and present danger)時,才能被禁止。
和平統一是大陸40年始終不變的政策,而“一國兩制”是為確保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的方針。如有學者認為,在某些情況下不能完全排除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那也只是他個人的臆測,怎會在台灣構成“明顯且現實的危險”?再說,民進黨政府形容“一國兩制”是“劣質產品”、“不會有市場”,那又何必對有人宣揚“一國兩制”戒慎恐懼?
其次,有關修法提高政治議題協議的門檻,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解釋說,“修法護主權是對‘一國兩制’的必要反制”,以避免今年初“習五點”提出後,大陸的統一進程已具體化,台灣社會有被分化之虞。
習近平今年初提出的“探索‘兩制’台灣方案”,除重申“一國兩制”在台灣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能充分照顧台灣民眾利益的安排,也呼籲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展開協商,這樣的呼籲,其實早就見諸於大陸領導人的重要講話及文告中。
當然,蔡政府之所以防範過當,或許是因為還記得,2001年扁政府上台一年後,台灣數家民調顯示,有三到四成民眾願意接受“一國兩制”,當時扁政府立即無所不用其極地詆毀“一國兩制”,國民黨也因“中華民國”定位情結,反對“一國兩制”,才使得“一國兩制”被汙名化至今。只是,18年後的今天,政治更混亂,民生更艱困,藍綠及統獨更對立,人心怎能不思變?蔡政府又豈能再壓制社會討論統一及“一國兩制”的空間?
有論者批評,郭台銘所提的競選主軸“和平、安定、經濟、未來”了無新意,其實“未來”二字大有學問,它不僅超越了“不統不獨不武”、“維持現狀”,也等於直接向2300萬台灣人民喊話:台灣的未來在哪裡?如何能確保自己及子孫有和平安定、經濟繁榮的未來?自己的命運自己顧!
(作者紀欣,統一聯盟黨主席、觀察雜誌發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