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19日電(評論員 樂國平)9月14日,沙特國有的阿美石油公司在該國東部的大型油田與煉油設施遭到無人機襲擊,造成沙特石油出現減產。沙特指控伊朗支持的也門什葉派胡塞武裝發動了襲擊,而胡塞武裝也樂於“認領”該襲擊,更得意地宣稱這是對沙特進行的一場成功的“無人機群”打擊。
這一突發事件對於國際社會產生了很大影響。首先是經濟方面,不僅是國際油價出現超過10%的暴漲,而且該襲擊恰逢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決定IPO之際,這家號稱“世界最賺錢企業”的沙特國有石油公司早就是各路國際資本競相追逐的獵物,沙特政府也希望通過上市大賺一筆。因此,這次的油田遭襲讓國際經濟輿論當中出現了很多陰謀論觀點,認為這起事件是沙特或者西方自導自演,圍繞著阿美未來的股票定價問題展開。
同樣引起震動的還有中東地緣政治,儘管胡塞武裝樂於認領此次襲擊,但美國還是一口咬定這起襲擊的真正發起者是伊朗,理由是胡塞沒有能力製造此類事件。一時間,美國是否要兌現“動武伊朗”的夙願,又甚囂塵上。
搞垮或者推翻伊朗政權一直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終極目標,正如美國要在亞太搞垮中國一樣。仇恨伊朗在美國共和黨中更是“傳統”,特朗普上台後,其本人及其一系列鷹派幕僚都揚言要攻打伊朗,美國也確實正在不斷惡化奧巴馬時期好不容易有所改善的美伊關係。歷任美國總統在任內都會發動至少一場戰爭,來凝聚美國這個鬆散多種族國家的愛國激情,轉嫁內部矛盾。目前特朗普在這項潛規則方面還是一張白卷,伊朗有可能填補這份空白。
但如果認真分析當前現實,就會發現美國“再上戰車”的概率不高。首先,特朗普近期將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解職,這個鷹派人物是個“戰爭狂”,為了找個對手打仗無所顧忌,特朗普拋棄他顯示出特朗普還是希望在開戰方面回歸理性。
其次,美國相對實力衰落,之前幾任總統留下的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爛攤子都收拾不過來,再開闢伊朗戰場絕對是雪上加霜,美國貿然開戰很有可能被拖垮,跌落霸權神壇。特朗普也明白這個道理,因此在面對阿富汗戰爭、敘利亞戰爭等頑疾上“雷聲大雨點小”,嘴上說要把這些戰爭進行到底,實則搞一兩場轟炸嚇唬一下對手後就沒了下文,甚至是逐步當甩手掌櫃,意欲脫身,希望為美國及時止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