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21日電(評論員 胡志勇)針對這次湖北疫情出現的醫用物資嚴重短缺的被動局面,建議國家應盡快建立中央應急資源儲備體系,以形成集中統一高效的中央應急資源保障體系,為疫情及時提供有效的應急物資。具體而言:
一、國家應在各省(市、自治區)按每一百萬居住人口設立一座中央應急資源儲備庫,直屬國家應急事務管理部領導,所在地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協助日常管理。中央應急資源儲備庫應由國家統一規劃、統一儲備、統一調度,進一步完善中央應急資源儲備機制,建立及時、實時調配機制。
二、中央應急資源儲備庫包括:醫藥資源(包括醫用防護服裝、醫用防護用品、一次性醫療器具等)、防汛資源(雨衣、雨靴、救生艇、鐵鍬、撬等)、救災備災資源(安全帽、壓縮食品、手電筒等)。通訊資源和救援設備物資可依托定點生產企業自備庫完善。
三、建立多層級應急物資儲備體系,有效保障應急工作。
建立應急物資儲備分級制度,盡快形成中央級、省級、縣級和鄉級四級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各省(市、自治區)在本轄區內建設五至六個省級應急物資儲備站,直屬本省級應急管理廳領導。加強農村、社區等基層應急物資儲備建設,力爭全國每個縣建立一個應急資源儲備站;逐步形成全國行政鄉擁有一個應急資源儲備點。部隊系統每個戰區應在整合現有物資供應機構基礎上,設立應急資源儲備站。優先向救援機構及時提供應急物資保障。
完善基層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形成縣級儲備為核心、鄉(街道)級儲備為支撐、村及社區儲備為補充的全民應急物資儲備體系。通過完善應急保障預案,規劃應急運輸通道,以中央級應急資源儲備庫為中心,省級應急資源儲備站為總基地、縣級應急資源儲備為地域庫、鄉(街道)儲備為前置倉的四級應急資源物流保障網絡,提高應急物資調運和發放時效,縮短應急保障響應周期,提高應急工作效能。
國家建立健全應急物資儲備保障制度,完善重要應急物資的監管、生產、儲備、調撥和緊急配送體系。實行數據庫管理和動態調配,建立全國性應急物資儲備信息系統。每年更新應急物資儲備項目,盡快形成分級管理、布局合理、種類齊全、規模適度、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應急物資儲備網絡體系。
針對突發性和不確定性的疫情或災情,事先無法確定需求種類和數量,應由多家應急資源儲備機構、用多種方式共同配合完成。中央應急資源儲備庫建設,應本著節約、高效、實用為原則,在現有實物儲備基礎上,建立應急物資供應信息平台,實現全國共享;利用企業或定點生產企業對部分應急物資實行流通儲備(代議儲備);鼓勵支持開展家庭應急儲備。國家應急資源儲備與企商業應急資源儲備相結合、社會化儲備與專業化儲備相結合、軍地應急資源相結合,逐步構建多元化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提高救災應急保障能力。
積極探索應急物資保障新模式。積極採用智能儲物方艙在社區、交通便利處或空閑地段儲備應急物資。結合物聯網和現代物流技術,積極利用碎片地塊進行分散儲備,將應急資源儲備方艙投放在鄉(街道)、社區的應急避難所、停車位上、立交橋下、邊角綠地等,實現露天存放、遠程監控、無人值守,有效提升基層應急儲備能力,緩解大城市土地資源緊張、集中儲備困難的難題,更好地體現“注重事前預防”、“關口前移”的新時代應急管理理念。
四、健全全國應急資源利用有效協同機制,制定應急物資調撥使用管理辦法,優化重大事件救治與救援體系,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應急資源使用調配機制。確保救援機構和邊遠地區優先使用應急物資制度。
健全和完善中央應急物資儲備體系,是國家長治久安的一項戰略舉措,是提高國家新的現代化治理能力的標誌。按照集中管理、統一調撥、平時服務、災時應急、采儲結合、節約高效的原則,優化重要應急物資產能保障和區域布局,建立國家統一的應急物資採購供應體系,定期科學調整儲備的品類、規模、結構,提升儲備效能。盡快形成全國性應急資源儲備網絡,建立健全全國應急物資動態管理機制,建立全面、真實、準確的國家應急物資儲存動態數據庫,實現中央和各省之間應急物資儲備信息共享。
避免大量集中儲備物資,採取分散儲備,將日常應急物資直接儲備在基層、社區、風險點,以在應急時及時到位。
國家應急管理部應強化對重要應急物資的監管、生產、儲備等環節的管理。積極利用已有庫房和設備,結合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建設應急物資儲備庫(站),避免重複建設。建立實物儲備與商業儲備相結合、政府採購與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應急物資儲備方式。
應急物資儲備管理應依托公共安全處置等信息系統進行物資採購、入庫、出庫、銷賬等。運用物聯網技術,通過手機APP,及時掌握應急物資保管、調撥使用情況,運用大數據和新技術進行預測,提前儲備相關應急物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