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2電(評論員 喬新生)1月19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記者提問,中國官方公布了2020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國民生產總值歷史性突破100萬億元人民幣大關。個別外國新聞媒體報道,中國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只有2.3%,為40年來最低,發言人對此有何看法?
外交部發言人強調包括路透社、美聯社在內的主要國際新聞媒體關注的是,在全球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加劇蔓延和經濟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衰退的背景下,中國經濟迅速復甦並實現強勁增長,或將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增長速度遠遠超過許多專業機構的預期。“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中國的發展也會更好貢獻世界。中國經濟保持增長勢頭,不僅惠及中國,也惠及世界。
這種擺事實講道理的回答,有利於澄清事實真相,也有利於駁斥一些西方新聞媒體的無恥讕言。
面對中國取得的成就,一些西方新聞媒體多少有些“找不到北”。他們既不願意接受中國發展的事實,難以改變錯誤的思維定勢,同時又難以找到新的問題,因此,新聞報道荒腔走板,出現了許多令人發笑的新聞報道。
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所面臨的困境有目共睹。如果不是閉目塞聽,那麼,就應該意識到,中國人民付出了多大努力,中國的經濟增長是多麼的來之不易。
既然一些西方新聞媒體願意觀察中國,並且帶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那麼,中國在對外宣傳和報道的過程中,就應該調整自己的思路,一方面承認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發展潛力巨大,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只是暫時的,中國有能力克服困難,實現經濟的穩定增長。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機會,讓國際社會了解中國全面融入國際社會的努力。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利用國際市場發展經濟,中國發展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中國願意與各國攜手並肩,共同促進經濟穩定發展。
從上個世紀的中國崩潰理論,到本世紀的中國威脅論,西方國家對待中國的態度耐人尋味。西方新聞媒體不是面對客觀現實,而是從錯誤的思維定勢出發,雞蛋裡挑骨頭,甚至無中生有,深文周納,試圖把中國的發展看作是威脅。中國應當勇敢地接受西方新聞媒體的檢驗,直面西方新聞媒體的挑戰。
西方國家面對中國的發展,心態調整需要時間。一些西方國家新聞媒體關於中國的報道出現了非常明顯的“酸葡萄心理”,他們對中國發展的客觀事實視而不見,反而橫挑鼻子竪挑眼。有這樣的“免費監督者”,這對於中國來說未必是壞事。西方新聞媒體可以幫助中國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幫助中國不斷完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體制。
對於西方新聞媒體的客觀報道,我們應當給予高度讚賞,對於西方新聞媒體的無中生有,我們應當據理駁斥。總而言之,中國應當把西方新聞媒體的挑戰看作是難得的機遇,以積極的心態對待西方新聞媒體的挑撥離間。
首先,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是客觀事實。中國要想著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加努力奮鬥。經過長達40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就像一個高速飛馳的列車,面臨的風險越來越大。但是,中國已經積累了成功的經驗。更重要的是,中國國民的心態已經發生變化,過去面對西方新聞媒體的批評和指責,一些中國公民難以接受。如今面對西方新聞媒體獨特的觀察視角,越來越多中國公民坦然以對。這種大國國民心態,足以讓中國面對各種挑戰。
如果西方新聞媒體造謠滋事,互聯網絡時代,他們很快就會遭到報應。一些西方新聞媒體自認為自己掌握國際新聞的話語權,可是,他們不知道,成熟的中國,正在以自己的方式面對挑釁和挑戰。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確實面臨巨大困難,但是,中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難,實現經濟的穩定增長。
其次,對於中國趕上並且超過美國的討論,中國新聞媒體應當保持低調。這是因為西方新聞媒體惡意炒作中美兩國之間的關係,認為中國將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事實勝於雄辯。中國當然會趕上並且超過美國,這是一個看得見的事實,不遠的將來,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但是,中國新聞媒體沒有必要進行這樣的預測。因為這樣的預測不僅會增加美國公民的焦慮感,而且更重要的是,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壓力,會讓西方新聞媒體挑撥離間,從而使中美關係發展變得更加困難。
中國一定會超過美國,但是,中國應當只做不說。無論是在2025年趕上美國,還是在2028年趕上並超過美國,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討論。中國應當按照自己的節奏,穩步發展。
中國當然希望與美國攜手合作,共同實現世界經濟繁榮穩定發展。但是,如果美國聯合其他國家抵制中國,中國也能實現自己的既定目標。中國在發展問題上不會依賴任何國家。中國新聞媒體在中國即將登上世界之巔的時候,應當保持克制,不要動輒側過身子,與美國比較,因為那樣做可能會導致一些西方新聞媒體不懷好意,從而使中美兩國的關係更加緊張。
中國應當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中國在發展過程中不會由於外部因素而改變自己的發展方向。到目前為止,仍有一些學者主張中美兩國共同管理控制台灣海峽的局勢。這是一種十分危險的想法。台灣是中國的內政,也是中國的歷史創傷。任何情況下都不應把台灣問題擺在談判桌上。當然,如果美國主動放棄對台灣民進黨執政當局的支持,以實際行動表明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那麼,中國應當表示歡迎。即使外部勢力干預,中國也有能力解決台灣問題。中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把自己的發展寄托在其他國家的身上。中國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完全可以實現自己的既定目標。
第三,中國的發展是和平發展。中國既沒有奉行殖民主義,也沒有奉行霸權主義。中國奉行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先進理念。
中國人民願意和世界上所有國家的人民同呼吸共命運。願意建立一個和諧的世界,在多元包容共同發展的原則基礎上,推動人類文明健康發展。中國過去不會奉行霸權主義,未來更不會奉行霸權主義。事實證明並將繼續證明,霸權主義沒有好下場。中國希望霸權國家能夠改弦更張,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改善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在聯合國憲章所確立基本原則基礎之上,共同維護國際和平秩序,促進人類健康發展。
第四,世界格局正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亞歐大陸一體化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同。如果亞歐大陸國家攜起手來,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那麼,世界經濟發展的格局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自中世紀以來,世界經濟的發展都是建立在航海基礎之上的。如果亞歐大陸的鐵路系統建成,那麼,世界資源流通的速度將會提高80%甚至是100%。如果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建成,那麼,世界通信格局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傳統的“因特網”將會被電信網所取代,世界各國將會生活在移動通信網絡環境之中,信息的交換方式和流通速度將會發生實質性的變化。中國的發展,不僅僅體現在經濟增長速度上,同時也體現在經濟增長方式上。中國將改變世界貨物流通方式,改變世界信息交換方式,改變資源配置方式,改變世界經濟發展模式。
農業時代,中國處於世界前列,工業時代,中國落後於西方國家,網絡時代,中國奮起直追,數字時代,中國將制定國際標準和規則。中國將以自己的方式,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第五,過去中國在發展中高度重視發展速度,因為沒有增長速度的發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發展。但是,中國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果單純追求經濟發展速度,而沒有考慮到資源配置的效率,沒有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那麼,這樣的發展毫無意義。正因為如此,中國提出了“高質量”發展的概念,就是要在確保經濟發展速度的同時,提高發展的質量,從而使中國發展真正造福於中國人民,中國的發展有利於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利於生態文明建設,有利於世界經濟可持續增長。中國不僅積極推動巴黎協定的貫徹落實,提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戰略目標,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國在新能源產業發展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國在光伏發電技術、水電技術方面傲視群雄。中國正積極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實現經濟結構的全面轉換,以新能源開發為抓手,為未來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綠色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中國發展給世界各國帶來的機遇,中國發展給人類文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