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0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2021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比2020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8.3%,比2019年第一季度增長10.3%。第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5%,兩年平均增長6.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3.9%,兩年平均增長4.2%。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6%,兩年平均增長2.9%。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9.2%,兩年平均增加速度接近10%。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單。它一方面說明中國經濟具有強大韌勁,另一方面也充分說明,中國經濟轉型相對成功。
2020年重大疫情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有目共睹。中國經濟之所以實現強勁復甦,並且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中國有效控制疫情,以最快的速度復工復產。第二,中國是世界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完全依靠國內的產業鏈,足以支撐中國經濟重新啟動。第三,中國是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依靠中國國內消費市場,可以實現中國經濟良性循環。第四,中國是一個經濟轉型國家,重大疫情加速了中國經濟轉型速度。
從工業經濟到網絡經濟再到數字經濟,中國經濟發展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工業經濟時代,中國建立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製造業領域實現歷史性重大突破,中國在裝備製造以及新材料、新工藝、新能源等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中國成為世界上清潔能源裝機量最大的國家,成為世界上光伏發電量最大的國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裝備製造中心。
可以這樣說,中國工業經濟已經初步實現了現代化。但是,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中國工業經濟發展邊際效用迅速衰減,許多工業企業面臨產品老化、技術更新換代動力不足的問題。如何借助於現代網絡,實現經濟轉型;如何借助於數據,加快傳統產業的數據化,這是中國面臨的重大課題。
許多工業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面對數字經濟,多少有些無所適從。一些企業安於現狀,不願意通過產品更新換代,提高生產效率,依靠科技創新增加附加值。重大疫情迫使一些企業不得不改變傳統的經營方式。中國一些國有企業特別是一些中小國有企業已經意識到,生產要素組合方式必須改變。只有充分利用機器人等輔助工具,提高生產效率,才能解決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中國安徽、浙江、廣東等一些製造企業相對較多的省份,機器人使用率大幅度攀升,一些製造工業機器人的企業,由於需求旺盛,訂單應接不暇。
重大疫情迫使中國工業企業特別是製造企業加快轉型的步伐,通過引入網絡,改變生產要素組合方式,尋找新的合作夥伴;通過對生產線數字化改造,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實現企業的經營方式和治理結構全面升級。
中國是一個經濟結構相對合理的國家。農業、工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仍然相對較大,服務業所占比重快速上升。但是,從整體來看,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和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相比,仍然相對較低。這一方面說明中國仍然是一個工業國家,另一方面也說明,過度追求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對經濟的發展並無好處。
重大疫情期間,許多國家服務業遭受滅頂之災。美國是一個典型的後工業化國家,服務業所占比重高達70%。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在服務業中生產性服務業所占的比重相對較低,而生活類工業所占的比重相對較高。生產性服務業中,金融服務業所占比重相對較高,其他生產性服務業所占的比重相對較低。這就導致美國經濟呈現出非常嚴重的“空心化”現象。重大疫情到來,導致美國服務業特別是生活類服務業遭受重大打擊,許多服務企業關門倒閉。
為了防止失業率迅速攀升,影響2020年美國選情,美國特朗普政府制定了拯救中小企業的計劃。美國聯邦政府小企業管理局根據美國聯邦政府的要求,統計中小企業的失業率。如果中小企業沒有裁減員工,繼續營業,可以直接向美國聯邦政府申請救助。救助資金直接發放給中小企業經營者。只要中小企業的經營者承諾不裁減員工,即使沒有營業,也可以領取救助金。如果中小企業無法償還聯邦政府提供的救助資金,經營者可以向小企業管理局提出申請,小企業管理局根據情況,可以把政府提供的無息貸款直接轉化為救助款。換句話說,只要中小企業打開大門,不管是否開展營業活動,均可獲得政府的救助款。這就導致美國許多中小企業表面上繼續營業,可實際上根本沒有任何業務,完全依靠聯邦政府的救助款維持生計。
美國經濟結構決定了,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疫情,迅速恢復服務企業經營活動,美國經濟要想實現復甦增長幾乎是不可能的。
當前美國民主黨政府採取的策略是,通過實行財政刺激計劃,確保美國經濟不會出現螺旋式下滑現象。美國聯邦政府編制的數萬億美元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尚未提交美國國會討論,就已經在美國社會各界引起軒然大波。如果美國聯邦政府實施自己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那麼,美國有可能會債台高築。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將不得不繼續實行寬鬆貨幣政策,幫助美國聯邦政府籌措資金。美元貶值已經成為不可逆的大趨勢。美國經濟實際上已經進入惡性循環的通道。
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必然會帶動世界各國經濟增長,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將會越來越大。但必須指出的是,中國經濟增長,有助於提高中國的競爭力,有助於擴大中國的影響力,但同時也會給中國帶來更大的挑戰。
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已經把中國作為最重要戰略對手,恨不得置之死地而後快。世界已經進入網絡經濟時代,可是,美國中央情報局以及美國國務院仍然採用工業時代製造輿論的方法,惡意攻擊中國,試圖破壞中國的國際形象。隨著中美關係持續緊張,決戰時刻提前到來。如果美國粗暴插手中國內部事務,強化與中國台灣的關係,那麼,中國將不得不被迫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早日實現國家統一。
中美關係發展進入關鍵時期。這是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變數。一旦中國被迫採取措施,提前解決國家統一問題,那麼,中國經濟發展必然會受到嚴重影響。中國主要貿易夥伴仍然會與中國保持聯繫,但是,中國產業鏈和中國產品零部件的供應體系有可能會遭受重大打擊。因此,中國必須未雨綢繆,一方面,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快產業鏈科學布局的步伐,確保中國經濟發展不會受制於人;另一方面,必須做好中國經濟增長受挫的思想準備,制定各項政策過程中,必須考慮到經濟增長速度下滑可能帶來的連鎖反應。
中國許多城市依靠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拉動經濟增長。可是,基礎設施建設規劃都是建立在經濟持續增長、價格穩定上漲基礎之上的。許多城市基礎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以土地作為最主要資本,通過開發房地產,籌措資金。這是非常危險的經濟政策。如果房地產市場價格發生變化,那麼,基礎設施建設就會面臨極大的風險,基礎設施建設所引發的社會矛盾就會陡然增加。解決中國基礎設施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首先必須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勢,進行壓力測試,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中國經濟穩定發展。
早在多年前筆者就曾經提出了一個“預期性漲價”的概念。一些經營者制定戰略規劃和價格策略的時候,以通貨膨脹為假定,制定產品或者服務價格。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定價策略。中國許多城市的地下鐵路建設,依靠的是土地投入,而地方政府希望土地價格不斷上漲,支撐地下鐵路建設規模。這樣的經濟發展結構充滿風險。
中央持續加大房地產宏觀調控力度,希望徹底改變房地產投資走向,確保“房子是用來住的”。可是現在看來,錯誤思維定勢已經出現,許多地方政府編制基礎設施建設預算的時候,仍然寄希望於房地產市場價格不斷上漲。如果這種局面持續下去,那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負債率將會越來越高,城市經營成本將會越來越大,城市經濟將難以為繼。
當前中國高速鐵路、高速公路處於行業整體虧損狀態。大量財務費用,已經給經營者帶來沉重的負擔。圍繞著高速公路收費改革所引發的一連串社會問題充分說明,如果不盡快解決高速公路虧損問題,那麼,中國國內流通成本將會越來越高,經濟增長難度將會越來越大。中央政府必須採取果斷措施,徹底解決中國高速公路、高速鐵路虧損經營的問題,為中國經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最終不得不依靠提高基礎設施服務價格,解決基礎設施建設和經營虧損問題,那麼,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前景令人堪憂。
中國必須居安思危,一方面考慮到中國所面臨的國際環境即將發生重大變化,另一方面高度重視中國基礎設施建設巨額投入所帶來的社會成本不斷增加問題,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解決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確保中國經濟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持續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