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2日電(評論員 陳鴻斌)習近平主席在5月18日慶祝中國貿促會建立70周年大會上發表視頻致辭時時,“中國貿促會始終把服務中外企業作為立身之本,促進貿易和投資,推動制度型開放,在國際經貿仲裁、知識產權服務、商事調解等領域積極探索創新,同各國工商界加強溝通聯繫,為中外經貿合作牽線搭橋,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之後,中國的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即制度型開放。2018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要適應新形勢、把握新特點,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
而2017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相關表述則是:進一步拓展開放的範圍和層次,這一表述方式的重要變化為此後中國的對外開放確定了方向。這預示著中國對外開放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更高的階段,也凸顯了中國領導層對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側重於推動商品、服務方面的進出口,以及吸引外資與推動企業“走出去,”這是一種以商品和要素流動為主要形式的對外開放。2001年12月中國成為WTO的第143個正式成員,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此後中國深度參與多邊化貿易體制,在國際貿易、投資、服務和技術等領域與其他國家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資本融合、資源融合、市場融合、規則融合促使中國在全球範圍內利用要素,推動中國國內經濟體制、法律體系和對外經貿體制的不斷變革,讓中國社會發展一步步站上更高的台階,極大提高了中國的生產力水平。20年來,中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6位上升到第2位,貨物貿易從世界第6位上升到第1位,服務貿易從世界第11位上升到第2位,利用外資穩居發展中國家首位,2020年吸引外資也超越美國躍居全球第一。對外直接投資也從世界第26位攀升到全球第一,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超過30%,這一比重遠遠大於中國人口和經濟規模在全球所占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