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31日電(評論員 陳鴻斌)在日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把種業振興行動切實抓出成效,把當家品種牢牢攥在自己手裡。這一號召再次吹響了中國種業振興的衝鋒號。
不久前,在山東省農科院第三屆農業科技成果秋季拍賣會上,一粒小小的玉米種子就拍出了1000萬元的驚天高價!此舉表明了市場對最新科技成果的高度認可。當天該院20家研究單位的46項成果參與競拍並最終成交,總成交價5205.2萬元,溢價率109%。這顯然是中國種業振興的一個重要信號。
據悉,當天參與競拍的玉米種“魯單513”起拍價為300萬元,經過幾十輪競拍,最終在1000萬元這一高價上落槌。在該成果的首位完成人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項目首席專家丁照華研究員看來,這一結果“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魯單513”株型緊湊,莖稈粗壯,根系發達,抗倒伏能力強,高產穩產性好,因此受到市場好評。該品種今年參加了山東省的審定試驗,其母本已經申請了植物新品種權保護。
“魯單513”的競拍企業來自千里之外的湖北襄陽。該企業負責人如此解釋他們競拍的理由:山東省農科院是業內聞名的科研院所,培育研發了許多良種。為了本次競拍,他們事先已經進行過多次實驗,反復比較,誓欲拿下該品種。
當天競拍現場還有另一個“明星”——大豆新品種“齊黃39”,也同樣以1000萬的高價成交。“齊黃39”也具有高產、穩產、高異黃酮等特性,非常適合加工豆漿。這種黃豆既能滿足種植戶對高產的需求,也能滿足傳統加工和精深加工的需求。
眾所周知,種子是農業的“晶片”。對山東省農科院來說,成果拍賣會上其成果如此受到追捧,這是對他們多年鍥而不捨地培育高產良種這一努力的最好回報,天道酬勤。
科技創新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是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的重要通道。通過以科研單位主導、企業承接、市場化運作的成果拍賣活動,更快、更直接地將科技成果轉化為農業生產力,無疑可有力助推農業農村現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