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4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負責人表示,2022年中國吸收外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實際使用外資1.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3%。
其中製造業吸引外資32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6.1%,汽車製造業吸引外資增長263.8%,計算機通信製造企業吸引外資67.3%、醫藥製造領域吸引外資57.9%。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4449.5億元人民幣,增長28.3%。高技術製造業、高技術服務業吸引外資分別增長49.6%和21.9%。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吸引外資增長35%,研發設計服務吸引外資26.4%。
中國吸引外資來源國中,韓國增長64.2%,德國增長52.9%,英國增長40.7%,日本增長16.1%。歐洲聯盟總體增長92.2%,東盟增長8.2%,“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增長17.2%。(《經濟日報》2023年2月8日)
在世界經濟不景氣大背景下,中國在吸引外資方面取得如此輝煌成就,充分說明中國整體實力地位顯著上升。
考察一個國家整體實力,通常要從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外交、軍事、教科文衛等方面入手,進行縱向和橫向比較,經過總體評估之後得出結論。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相對較低。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是,中國增長潛力不容小覷。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長期保持政治穩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具有話語權和決策權;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中國經濟不斷增長,為世界經濟增長所作出貢獻有目共睹。
政治穩定、經濟增長、國際影響力日益擴大,使得越來越多投資者對中國心向往之。他們把中國作為投資風險相對較小的國家,通過加大對中國投資的力度,增加利潤規模。
重大疫情之後,中國是否還能吸引世界各國的投資者,曾經產生爭議。一些學者認為,客觀事實表明,越來越多國家在美國的脅迫下,將設立在中國的企業轉移到其他國家。美國蘋果公司、韓國三星公司將組裝工廠搬遷到越南、印度等國家,中國在吸引外資方面,面臨越來越大的困難。如果美國繼續奉行“脫鈎”政策,試圖將中國排除在美國建立的國際經濟體系之外,那麼,中國在吸引外資方面將會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將會下降,失業率將會上升。
但是,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如果單純考察美國及其戰略盟友一些標誌性企業,可能會得出錯誤的結論。美國蘋果公司、韓國三星公司的確從中國轉移工廠,加大對東南亞國家投資力度,中國台灣富士康電磁和電子產品加工企業減少在中國的工廠轉而投資印度等國家,給中國中西部地區外貿增長帶來巨大的壓力,但是,只要中國調整吸引外資的策略,繼續強化國家整體實力,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增強國家治理能力,那麼,中國在吸引外資方面,還會保持增長的勢頭。實際上,從吸引外資增長比例來看,東部地區吸引外資增長4.7%,中部地區吸引外資增長21.9%,西部地區吸引外資增長14.1%。山西吸引外資增長229.6%,河南吸引外資增長119.8%,廣西吸引外資增長49.1%,湖南吸引外資增長41.3%,陝西吸引外資增長33.6%。中西部地區吸引外資的增長速度明顯加快。
在吸引外資方面,必須改變傳統思維方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首先,中國過去吸引外資主要依靠“母雞”政策,通過吸引標誌性企業或者“頭部”企業,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中國在筆記本電腦產業領域、電動汽車產業領域都是採取這樣的策略。重慶市通過吸引筆記本電腦核心企業,建立筆記本電腦產業集群,提高重慶在筆記本電腦製造領域的整體競爭能力,並且通過鐵路運輸盡可能地縮短交貨時間,確保重慶在筆記本電腦組裝產業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上海通過吸引美國特斯拉公司在上海建立組裝工廠,帶動電池、汽車零部件、汽車傳感器等一系列產業發展,從而使中國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電動汽車產業領域佼佼者。
這種依靠核心企業或者“頭部”企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通過吸引核心企業投資擴大引進外資規模的做法,客觀上使中國在吸引外資方面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
但是,隨著美國對中國施加的壓力不斷增大,越來越多投資者意識到,中美對抗過程中,投資者可能面臨必須被迫作出選擇的痛苦局面。美國蘋果公司以及韓國三星公司之所以減少在中國的投資,是因為美國對中國實施制裁措施,迫使這些企業必須將自己的工廠搬遷到美國本土或者轉移到東南亞國家。今後美國企業在中國設立工廠製造的產品,可能更多是為了滿足中國市場消費者需要,中國許多地方吸引外資設立的工業園區,可能會逐步演化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來料加工園區。在美國打壓政策下,中國在吸引外資方面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中國之所以保持吸引外資增長勢頭,不是因為中國單兵突進,依靠核心企業或者“頭部”企業克服困難,而是因為中國整體實力或者綜合實力增長明顯。權衡利弊之後,一些西方投資者毅然決然地選擇中國作為投資目的地,通過加強與中國的合作確保企業利潤增長。
德國石油化工企業之所以在中國廣東建設大型工廠,其主要原因就在於,中國是一個工業化國家,對石油化工產品的需求旺盛。更重要的是,中國是一個政治穩定的國家,投資中國不會因為戰爭而面臨巨大的風險,也不會因為政權更迭而承受政策變化的風險。投資中國就意味著找到了避風港,加大對中國的投資就意味著企業可以在中國這個重要的消費市場擴大市場份額。
中國在吸引外資方面,一方面必須高度重視標誌性企業,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讓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跨國公司加大對中國投資力度。但是,另一方面,必須調整中國產業政策特別是吸引外資的產業政策,盡可能地自我培育優勢企業,依靠中國標誌性企業或者“頭部”企業吸引外資。因為祗有這樣,才能確保中國在吸引外資領域牢牢地把握主動權。只要中國產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標誌性企業,那些試圖與中國標誌性企業合作的外國企業,一定會加大對中國投資的力度,中國在吸引外資方面將會擁有更大的自主權。
其次,吸引外資和投資國外必須有明確的價值導向或者正確的指導思想。不論是吸引外資還是投資國外,其目的都是為了增強中國的整體實力,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吸引外資可以增加就業崗位,增加國內生產總值。投資海外可以增加國民生產總值,擴大中國企業影響力,將部分剩餘產能轉移海外,提高中國企業國際市場競爭力。假如忽視了投資的價值導向,在吸引外資方面買櫝還珠,那麼,中國利用外資或者投資國外就會出現非常大的失誤。
中國一些國有企業投資海外,不是以營利為目的,而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國際市場影響力。從戰略投資角度來說,這樣的決策無可厚非。但必須指出的是,如果沒有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以創造利潤為目的,而是為了所謂的地緣政治戰略或者擴大海外市場影響力,那麼,最終很可能會虧本賺吆喝。如果投資海外長期處於虧損狀態,或者巨額投資變成了對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援助,那麼,這樣的投資就是不明智的。
同樣道理,中國吸引外資的目的是為了發展中國經濟,改善人民的生活條件。如果在吸引外資過程中,極力營造虛假投資環境,為了擴大投資規模而拼命減稅讓利,減少外國投資者的風險,最終很可能會賠了夫人又折兵。
事實證明,一些外國投資者之所以投資中國,目的是利用中國一些地方政府極端不合理的吸引外資條件,從中國獲取暴利。本世紀初期,一些地方城市為了發展汽車產業,一方面對外國汽車企業的零部件進口實施優惠的稅收政策,另一方面又不斷提高國內市場汽車銷售價格,從而使外國汽車製造企業借助於汽車主要零部件進口的差價,從中國獲取巨額商業利益。儘管中國一些合資汽車製造企業長期處於嚴重虧損狀態,但是,外國投資者仍然不斷追加投資,其目的就是要利用中國吸引外資的瘋狂政策從中國市場獲取巨額暴利。
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發展電動汽車產業,以財政補貼的方式,吸引電動汽車製造企業。安徽合肥等一些城市借助於政府風險投資基金吸引外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也有不少城市特別是中小城市採用政府補貼或者政府投資方式吸引外資,深陷財務陷阱不能自拔。由於吸引外資設立企業製造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公司長期虧損,地方政府不得不追加投資或者提供更多財政補貼,幫助電動汽車企業渡過難關。
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投資首先是經濟問題。祗有統籌兼顧,強調投入產出之比,以實現盈利為目的,招商引資,才能確保政府投入不會出現嚴重虧損。在吸引外資問題上,不能意識形態掛帥,也不能跟著感覺走,而應該實事求是,充分發掘本地比較優勢,在對國際市場進行科學考察分析基礎之上,選擇適合本地發展的優勢產業,在成本核算基礎之上,提高對外資的吸引力。
總而言之,在吸引外資問題上,既要改變策略,主動培育標誌性企業,“栽下梧桐樹吸引金鳳凰”,同時又要進行成本核算,以利潤為導向,吸引外資設立工廠,增加就業崗位,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