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8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3月25日,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固態氫能發電並網率先在廣州和昆明實現,標誌著中國兩個清潔能源產業實現有機融合攜手發展。
在清潔能源發展領域,存在著兩種完全不同的技術路線。以日本為代表的氫能發展路線具有明顯的效能優勢。人們可以使用很少的氫氣產生電能,進而驅動汽車等機電設備運轉。日本之所以選擇這樣的技術發展路線,是因為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需要在氫能生產領域實現自給自足。不過,氫能缺點非常明顯。由於對儲存和運輸要求相對較高,大面積推廣的過程中,很難保障安全。
雖然日本企業已經開發出輕便的氫能裝置,但是,由於氫氣具有不穩定性,在生產生活中很容易發生危險。日本一些企業將氣體轉化為液體,試圖採用這種方式,降低風險。可是在轉化過程中,同樣需要大量資源。
所以,越來越多國家考慮把氣體轉化為固體,以此來儲存不穩定的氫氣資源。中國科研人員所採用的技術是在常溫狀態下,利用氫氣基本特性,在合金裝置中,發生化學反應,從而使“氫原子”進入金屬空隙之中加以儲存。這種儲存方式同樣需要一定的壓力,但是,壓力衹有2到3兆帕,使用的時候只需要提高合金溫度,即可釋放出氫氣。這項技術可以有效地解決儲存、運輸和加注問題。
中國在清潔能源方面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大力發展風能發電、光伏發電,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形成了具有明顯比較優勢的產業鏈;另一方面,探索氫能發電技術,爭取在載重卡車等運輸工具上使用氫能,提高運力,減少環境污染,節約資源。如何將兩種技術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清潔能源產業鏈,實現優勢互補,是中國正在解決的問題。
毫無疑問,採用固態方式儲存氫能,可以有效地實現各種清潔能源技術的優勢互補。中國可以大力發展光伏發電、風能發電技術,建設若干個大型風電場和光伏發電廠。在此基礎之上,配套建設氫能儲備倉庫,將光伏發電、風能發電,用來製造氫能,儲存起來,解決光伏發電、風能發電不穩定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