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1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4月6日,全國集成電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召開。會議強調按照《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加強組織建設,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加快建設與時俱進集成電路標準體系。這標誌著我國在集成電路產業領域,將通過制定科學的標準,占領制高點。
集成電路發展歷史,就是中國電子工業奮鬥史。電子化時代,中國科研人員奮發圖強,建立了中國自己的集成電路技術系統。進入本世紀,中國在電子工業發展方面形成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思路:一種思路認為,中國應當研製自己的電子產品,並且形成完整產業鏈和主要零部件原材料的供應鏈,繼續走自力更生地發展道路。另一種思路認為,中國應當參與國際分工,充分利用國際市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擴大中國電子產品市場規模。
隨著美國國會通過《芯片與現代化法》,對中國實施全面制裁,中國電子工業發展出現危機,過去那種“市場換取技術”的發展思路已經行不通。
更令人感到擔憂的是,電子工業是一個軟硬件相結合的產業,如果只重視芯片製造,而忽視了軟件開發,那麼,即使中國在電子工業領域實現了技術工藝上的突破,也很難徹底繞開西方國家的知識產權壁壘,獨立自主地製造高端芯片。
事實證明,並且將繼續證明,電子工業發展過程中,既要高度重視工藝和材料,同時也要重視的軟件開發;既要重視價格和質量,同時也要重視專利和技術;既要重視制度建設,同時更要重視標準制定,因為衹有這樣,電子工業才能實現全面突破。
國家成立集成電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是在集成電路發展關鍵時刻,作出的一項重大舉措。
首先,集成電路發展已經出現了新的賽道,以量子技術為基礎的集成電路設計思路已經形成,相關產品已經出現,如果中國能抓住有利時機,發展中國量子集成電路產業,那麼,中國有可能會後來居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