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6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8月13日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全面系統落實了中國積極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資、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方針政策。中國吸引外資遵循以下三個方面的基本原則:
首先,遵循平等原則,著力強化中國的產業鏈體系。改革開放初期為了吸引外資,中國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這些優惠政策被人們稱之為“超國民待遇”政策。進入本世紀之後,中國按照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以及中國與其他國家簽訂的雙邊和多邊協定,大幅度修改了中國吸引外商投資政策,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合併在一起,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2019年3月15日全國人大通過)。
其中明確規定“國家對外商投資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所謂准入前國民待遇,是指在投資准入階段給予外國投資者及其投資不低於本國投資者及其投資的待遇,全面系統地貫徹了平等原則。所謂負面清單,是指國家規定在特定領域對外商投資實施的准入特別管理措施。它充分體現了國家主權原則。
值得注意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強調“中國吸引外商投資的法律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協定對外國投資者的原則准入待遇有更優惠規定的,可以按照相關規定執行”。這項法律條款實際上遵循的是國際法優於國內法的原則,與美國實行的國內法優先,將國內法凌駕於國際法之上的做法,形成鮮明的對比。
堅持平等原則,不是將中國市場打造成為冒險家的樂園。堅持平等原則,就是要以開放的胸懷,吸引世界各國的投資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的保護下,為投資者提供各種便利措施。國務院頒布的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實際上是為了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將我國法律已經明確的各項條款落實到具體的環節,為外商投資者提供放心、溫馨、暖心的投資環境。
吸引外商投資不是權宜之計,而是中國參與國際分工,充分利用國際大市場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要之舉。大力吸引外商投資,必須在思想觀念上解決一系列似是而非的問題。吸引外商投資不是放棄中國市場,而是要充分利用中國市場,讓國內外投資者同台競技,在激烈的競爭中實現優勝劣汰,在共同發展條件下切實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確保中國既是外商投資的窪地,同時也是充滿活力的投資市場。
過去幾年,中國沿海地區在吸引外資方面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目的是希望提高單位效益,這樣做無可厚非。但是,必須充分意識到,如果只是追求單位土地的效益,盲目“騰籠換鳥”,那麼,會破壞業已形成的完整的產業鏈和主要產品零部件的供應量。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一些外商之所以投資中國沿海地區,是因為當地擁有大量的配套性中小企業,它們可以就近獲得主要產品零部件加工原材料,可以相對較低的成本獲取更多的利潤。但是,由於一些地方政府盲目地追求高科技企業,將那些利潤率相對較低的中小企業排斥出去,結果導致外商投資環境發生實質性的變化。一些外商投資企業認為,繼續在中國沿海地區投資必然會加大成本。沿海地區政府改善投資環境的美好願望,最終卻變成了徹底失望。
投資環境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概念。生產要素成本相對較低,毫無疑問有利於吸引外資。但是,生產要素成本處在變化之中。如果只是從靜態的角度分析,認為人力成本、土地成本增加,必須淘汰中小企業,引進高科技企業,因為衹有這樣才能提高利潤率,那麼,最終很可能會將一大批中小企業驅趕出去。破壞產業鏈與主要產品零部件原材料的供應鏈,必然會導致龍頭企業抽身而去。
事實證明,日本、韓國、美國等一些企業之所以從珠江三角洲地區撤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當地政府追求單位土地效益,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從事零部件加工配套生產的中小企業不太友好,結果導致中小企業要麼破產倒閉,要麼轉移到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由於龍頭企業缺乏配套企業供應原材料,不得不將自己的生產線遷移到東南亞國家。
總而言之,平等的核心價值是指市場地位平等。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企業,都有生存和發展的權利。地方政府為了追求利潤,將中小企業趕走,結果導致投資環境發生變化,龍頭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這對於吸引外資極為不利。
堅持平等原則,就是要樹立市場生態概念,讓地方政府充分意識到,市場生態環境對於吸引外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沒有數以千計的中小配套企業,那麼,要想吸引世界龍頭企業非常困難。一些地方政府想當然地以為,只要吸引龍頭企業,就可以建立產業集群,形成新市場生態環境。這種說法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或許有一定的意義,但是,在國際市場環境不斷惡化的今天,指望少數人跨國公司重新營造市場生態環境,最終必然會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在吸引外商投資方面,一定要深刻理解平等的基本概念。
其次,必須堅持公平原則。公平原則是指充分尊重市場主體的基本權利,並在此基礎之上充分考慮到中國生產力發展水平,考慮到中國生產關係特點,不斷滿足生產關係主體的利益訴求,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公平不僅僅是指市場主體之間的公平,同時也是指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的公平。各國之所以制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針對特定市場主體制定專門的法律,目的衹有一個,那就是在努力營造平等競爭環境的前提下,按照公平的原則妥善處理生產矛盾、消費矛盾,分配矛盾、交換矛盾。
現代化大生產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生產和消費缺一不可,分配和交換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力吸引外商投資,努力優化營商環境過程中,必須嚴格依法辦事,尊重不同市場主體,針對各種矛盾,提出解決問題的切實有效的方案。可以非常坦率地說,一些外國投資者之所以試圖借助於資本市場進入中國,就是因為他們習慣於利用資本市場獲取豐厚的利潤。他們對於在中國實現科技創新不感興趣,對於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同樣不感興趣。他們進入中國市場的目的就是要攜帶自己的資本,在中國實現他們追逐高額利潤的夢想。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一些西方國家的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大舉收購中國的國有企業,甚至以相對較高的價格,收購中國的馳名商標。他們這樣做的目的衹有一個,那就是充分利用自己的資本優勢,將中國的傳統優勢產品徹底消滅,並在此基礎之上,形成相對壟斷的產業體系。可口可樂進軍中國碳酸飲料市場,中國幾乎所有民族品牌銷聲匿跡。許多外國公司進入中國資本市場,不是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而是希望在中國市場上縱橫馳騁,一統天下。當他們在中國市場攻城略地,取得絕對控制權的時候,他們就會要求中國政府切實保護他們的“正當利益”。可是,當中國企業奮起反擊,阻止外商投資企業破壞中國的產業體系、踐踏中國知名品牌的時候,他們又會製造輿論,在國際社會強調中國投資環境惡化。
中國投資市場存在的許多問題,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外國投資企業在中國市場上已經很難獲得絕對的壟斷利潤。無論是網絡平台企業,還是在傳統製造業,外國投資企業已經無法依靠公平競爭獲得預期利潤,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不斷游說各級地方政府,希望在國家法律體系之外,為他們提供特別優惠的條件。
中央政府顯然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在拓展外商投資渠道,加大重點領域吸引外資力度的同時,強調外商投資企業必須依法參與政府採購活動。其基本含義是,對於外商投資企業堅持公平原則,不允許以大欺小,更不允許“勝者通吃”。政府建立統一的外商投資服務平台,進一步優化人員往來、信息流通的渠道,為外國投資者提供便利條件。
第三,必須遵循對等原則。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社會組織。企業盈利手段很多,降低社會成本和企業成本是其中的重要手段。降低社會成本,需要政府作出努力。除了制定相對較低的稅率之外,還必須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降低其他社會成本,包括市場准入成本等。當前中國市場主體社會成本在發展中國家相對較高,與發達國家相比處於中等水平。中國在降低社會成本方面,一方面必須充分考慮到中國社會承受能力,通過完善國家的稅收法律制度體系,不斷減輕企業和居民的稅收負擔,另一方面必須考慮外商投資企業涉及相關國家的稅收制度體系,堅持按照對等的原則,保護外商投資者的利益,維護中國的合法權益。
中國已經與許多國家簽訂了避免雙重徵稅的雙邊協定。在中國已經加入的多邊自由貿易協定中,都有關於稅收便利化的條款。中國應當仔細研究相關法律規定,並在此基礎之上,制定具體的外商投資稅收優惠政策。凡是對中國企業實施稅收優惠政策的國家,來自這些國家的投資都可以享受中國的稅收優惠政策。總而言之,在對外開放吸引外商投資過程中,既要張開雙臂,歡迎四面八方的賓朋,同時又要堅持對等原則,確保中國企業海外投資,能夠享受同等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