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6日電(評論員 彭念)新加坡《聯合早報》本月5日報道,來自歐盟、北約、日本、韓國等國的安全官員日前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會議商討關於無線網路安全的通用方法,以應對中國華為公司所引發的擔憂。
會議還分發了《布拉格提案》,並寫道:“應該考慮到第三方國家對供應商施加影響的總體風險。”該文件顯示,與會者討論了針對供應商制定某種安全條件,中國供應商可能難以滿足這些條件。毫無疑問,這是西方國家圍堵華為的新行動。
儘管如此,僅憑《布拉格提案》尚難以徹底圍堵華為。一則,《布拉格提案》只是一種非正式倡議,並無強制約束力。換言之,《布拉格提案》並沒有設置強制性條款要求參會國在規定時間內執行提案所議定的關鍵內容。此外,並非所有參會國都同意簽署《布拉格提案》。該提案僅是分發給參會代表,並沒有簽字畫押。
二則,即便參會國計劃在國內推銷《布拉格提案》,通過走議會程序來使《布拉格提案》合法化,其也會在國內經受曠日持久的討論和質疑。畢竟,目前關於網路安全的標準和應對規則都缺乏較為明確的共識,尤其是考慮其保密性,國內民眾對此知之甚少。因此,參會國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來獲取民眾的支持。這一過程必然是漫長而充滿曲折的。
考慮到上述制約因素,《布拉格提案》的出現並不足以阻止華為在歐洲及其他地區市場的擴展。我們也不必過度解讀《布拉格提案》對圍堵華為的重要推動作用。
實際上,儘管參會國表達了對華為的擔憂,但並未簽署任何具有實質性意義的官方文件來“正大光明”地抵制華為。這也反映出參會國對待華為的搖擺態度。簡言之,參會國尚難以聚成一團,在圍堵華為的問題上堅定立場和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