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31日電(評論員 陳鴻斌)今年8月16日,美國《華爾街日報》披露:特朗普曾向其助手咨詢:是否可能買下格陵蘭島?兩天後,特朗普在其推特上又如此寫到:“這並非本政府的最優先事項,但卻從戰略層面關注著此事,實際上這不過就是一筆巨額不動產的交易而已。丹麥政府每年要為該島支出7億美元。作為丹麥的盟國,美國願意伸手幫一把。”
但特朗普這一想法卻激怒了丹麥政府和格陵蘭自治政府,其時丹麥首相弗雷德里克森正在格陵蘭島視察。這位41歲就走馬上任的首相,當時上任還不到兩個月。她直斥這一想法“荒唐。”格陵蘭自治政府總理也明確表示:格陵蘭是“非賣品”,完全不可能出售。
對丹麥首相的明確拒絕,特朗普的反應是“真討厭,”並隨即推遲了原定於9月初對丹麥的訪問。而丹麥為迎接特朗普到訪已做了許多準備工作,如此毫無理由的推遲,顯然讓丹麥政府深感不快。
1721年挪威傳教士率先來到格陵蘭島,此後該島就成為挪威和丹麥兩國共同的殖民地。該島是全球最大的島嶼,面積達217萬平方公里,位於歐洲和北美之間。由於瀕臨北冰洋,所以格陵蘭島85%的面積終年為冰雪覆蓋。冬季該島處於極夜狀態,年均氣溫為零下11攝氏度。目前該島擁有5.6萬居民,基本上都居住在西部的沿海地區。格陵蘭的首府是努克,人口約1.8萬。1953年丹麥通過修改憲法,將格陵蘭從殖民地改為其一個地區,只是該地區的面積是丹麥本土的50倍以上!
熟悉世界史的讀者都知道,美國獨立之際只有13個州,如今美國國土的絕大部分都是從其他國家買下的,但那一過程主要發生在19世紀,例如從法國買下路易斯安那州,從俄羅斯買下阿拉斯加州等。在20世紀上半葉,美國還買下了一些領土,例如1917年威爾遜總統就以2500萬美元的代價,從丹麥手中買下加勒比海的維爾京群島中的西部島嶼。
至於購買格陵蘭島的方案,恐怕也並不能算是地產商人特朗普的異想天開,因為早在1867年和1946年,美國政府就先後兩次提出過同樣的建議。在二戰期間的1941年,丹麥本土為納粹德國占領後,為了防範德國的入侵,美軍曾進駐格陵蘭島。在購島計劃遭拒絕後,美國政府於1951年在格陵蘭島建立了空軍基地,作為防範蘇聯的遠程轟炸機的補給基地。隨後美國讓丹麥加入了北約,以便共同抗衡蘇聯。1961年美軍還在格陵蘭建立了彈道導彈預警監測網,格陵蘭一度成為美蘇抗衡的前沿。
1979年格陵蘭自治政府開始啟動,除外交、國防和貨幣發行以外,享有高度自治權。由於漁業糾紛無法解決,格陵蘭於1985年退出了歐共體(歐盟的前身,丹麥於1973年就加入了歐共體)。2004年,格陵蘭與美國簽署了軍事協定。
全球氣候變暖正在給格陵蘭帶來巨大變化。今年7月,格陵蘭融化的冰塊總量達1970億噸之多,以至使格陵蘭附近海平面上升了50厘米。北極理事會遭在2017年的一份報告中就指出:北冰洋的冰山到2040年將徹底融化,不複存在。北冰洋海平面的上升,無疑將給相關國家的沿海地區形成嚴峻挑戰,但堅冰的融化顯然並非有弊無利,如北極航道的開通就將給全球海運業帶來巨大利益。例如從上海前往歐漢堡,北極航線將比經由南海、馬六甲海峽、印度洋、蘇伊士運河和地中海要縮短6400公里。這將大大降低航運公司的成本,提高物流效率,而且可有效降低通過馬六甲海峽的風險。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頭號產品貿易大國,而歐盟是中國的頭號貿易夥伴,中國與歐洲各國之間巨大的運輸需求,使北極航道的價值急劇上升。
2013年中國成為北極理事會的正式觀察員,同一年中國的“永盛輪”首次成功試航北極航線,從那以來,僅中遠海特一家航運公司,截至2018年就已有22艘次經由北極航線完成運輸任務。除了巨大的航運價值以外,北極還擁有極為豐富的礦產和油氣資源。作為全球頭號製造業大國,中國當然非常渴望參與北極開發。例如今年1月,中國的盛和資源控股公司就聯手中國核工業集團,與格陵蘭當地企業共同設立了開發和加工稀土資源的合資企業,據悉格陵蘭的稀土蘊藏量占全球的1/4之多。2018年1月公布的《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指出,中國作為“近北極國家”,“願依托北極航道的開發利用,與各方共建‘冰上絲綢之路’。”
中國的相關動向引發了美國政府的極大恐慌。於是在今年4月22日,美國海岸警衛隊發布了《北極戰略展望》。該報告稱以中俄兩國有意突破現有框架,以實現“更大的野心並損害他國利益。”報告還指責中國“持續擴充本國的影響力,同時謀求在全球範圍內獲取戰略利益,”根據相關動向臆測中國可能阻止美國進入北冰洋及實現航行自由。
今年5月6日,蓬佩奧國務卿在芬蘭舉行的第11屆北極理事會會議上猛烈抨擊中國,胡謅什麼“在北極問題上中國沒有發言權,要嚴密監視中國在北極地區的活動。”
同一天,美國國防部高級官員表示,美國正在密切注意中國在北極地區的行動,強化美軍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和行動能力。
近年來美國一直在北極地區“展現實力,”威懾其他國家。去年美國還將航母駛入了北極水域,這是美軍航母27年來首次越過北極圈進入北極水域。
蓬佩奧上述表述很不專業,中國完全有權進入北極圈。因為中國是《斯瓦爾巴條約》的成員國之一,早在1925年的北洋政府時期中國就加入了該條約。1920年英國、美國和丹麥等18個國家在巴黎簽訂了《斯瓦爾巴條約》,1925年中國、蘇聯和德國等33個國家也加入了該條約,成為該條約的協約國。該條約使斯瓦爾巴群島成為北極地區第一個也是唯一的非軍事區。各締約國的公民可以自主進入,從事正當的生產和經營活動。
但既便如此,由於美國從中作梗,本來格陵蘭非常歡迎中國企業參與投標改建格陵蘭的機場,但後來中國企業未能如願。此外,格陵蘭此前曾準備在北京設立辦事處,如今也沒有下文了。但這一切都根本無法影響中國一如既往地參與包括格陵蘭在內的北極開發。
在蓬佩奧發表上述言論約100天後,特朗普提出了本文開頭提出的設想,顯而易見這並非特朗普的心血來潮,而是多年來美國一以貫之的政策,尤其是近年來為了抗衡和遏制中國美國所採取的一系列封堵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購島建議被拒絕後,特朗普除推遲對丹麥的訪問外,同時還再次要求丹麥將國防開支增加到占GDP的2%,以達到美國對北約成員國的防務開支標準,這顯然也是在對丹麥施壓。此後,美國駐丹麥大使頻頻前往該島“視察,”接下來美國還打算在格陵蘭設立領事館,顯然是為了進一步強化美國在那裡的存在感。
但人口稀少的格陵蘭要開發如此面積廣袤和資源豐富的島嶼,依靠其自身的財力顯然是勉為其難的,目前正在謀求獨立的格陵蘭自然對所有願意加入開發的外部資金都表示歡迎。格陵蘭負責外交事務的官員日前對日本媒體明確表示:“我們歡迎全世界的投資者,相關國家不應加劇北極圈的緊張態勢。”不知彭佩奧對這一表態作何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