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4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隨著美國商務部長結束對中國的訪問,中美競爭進入軟實力階段。美國民主黨政府借助於自己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試圖對中國實施全面打擊。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穩定增長以及中國在科技領域的不斷進步,美國經濟制裁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事實說明,無論是在經濟領域還是在軍事領域,美國試圖依靠自己強大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對中國實施遏制戰略,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下階段美國將會充分展現自己的軟實力,對中國實施新一輪的攻擊。
軟實力概念誕生於上個世紀70年代的末期,最早提出者是約瑟夫·奈。作為美國前副助理國務卿和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核不擴散小組的主席,他非常瞭解美國戰略構想,提出了軟實力的概念,試圖在文化、政治價值觀和外交政策方面,對其他國家實施有效打擊。從美國民主黨政府對華政策動向來看,越來越傾向於採用軟實力對中國發起挑戰。
首先,在文化輸出方面,美國在長達一個多世紀,不斷對中國實施文化輸出。從推廣西醫到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提出“不戰而勝”,充分反映出美國文化輸出的強大能力。進入本世紀之後,美國文化輸出變本加厲,包括利用自己在電影工業領域絕對的優勢,以娛樂節目形式輸出美國的價值觀,充分利用非政府組織,在中國婦女團體中開展工作,充分利用中國的社會熱點和司法案件,不斷地販賣美國的價值觀。
其次,在政治價值觀方面,過去中國強調學習一切人類先進的政治文明,現在中國提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吸收人類文明一切優秀成果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不是摒棄西方現代化,而是在去偽存真基礎之上,形成具有包容性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強調共同富裕,強調可持續發展,強調和平共處。中國式現代化是充滿生命力和活力的現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