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社評:兩岸求同化異需更大耐心與智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31 00:02:35  


 
  兩岸關係六十多年來走過了一條崎嶇坎坷之路。自1949年以來兩岸分治,互不承認主權,政治對立,軍事敵對,幾十年來的封閉與隔絕,令兩岸人民產生了相當大的隔閡。兩岸不但政治體制不同,而且人民生活方式、價值理念均有天壤之別。特別是李登輝、陳水扁時代,“兩國論”和“一邊一國”的“台獨”政策令台灣的主流思想去中國化十分嚴重,直至今天,“台獨”意識不但沒有徹底消除,相反卻有增無減,民粹政治、分離主張仍然盛行,這導致島內有相當一部分民眾不僅不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甚至連兩岸人民同屬一個中華民族都予以否認。

  馬英九自2008年上台以來,雖然對“台獨”政策進行過修正,但其“不統不獨不武”方針並不能徹底去除“台獨”毒瘤,相反卻為島內“去中國化”提供了滋長的溫床。加之島內民進黨仍“台獨”掛帥,對馬當局處處制肘,美日竭力維持台海現狀政策不變,馬當局兩岸政策不可能在短期內向國家統一的方向作出重大轉向。

  對此,大陸方面包括執政當局與廣大民眾,對馬英九當局的兩岸政策應秉持客觀、理性的心態,畢竟兩岸和平發展剛剛走過了四年,四年作為兩岸關係六十多年的風雨歷程來講確屬短暫,即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取得了良好的開端,但也絕非一帆風順,一馬平川,必然會遇到諸多的艱難險阻,在某種環境下,兩岸關係出現某些不如人意甚至是曲折坎坷都是正常的。

  大陸要有應對困難的心理準備,也要有迎難而上的信心和勇氣。兩岸關係進入所謂“深水區”後,前進中遇到的問題會更多,出現的矛盾會更加棘手,這都需要大陸方面以更大的耐心,平心靜氣、客觀理性地面對和解決。

  因此,基於目前台海現狀,無論從馬當局的政策角度,還是從兩岸關係整體發展的歷程來看,兩岸關係“異”的部分仍有可能長期存在,在國際大環境的影響下,“異”還有可能大於“同”。因此,“求同化異”需要兩岸更大的耐心。

  其次,“求同化異”是一項長期的、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兩岸展現更大的政治智慧妥善處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