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如林鄭月娥所言,修訂《逃犯條例》是彰顯法治。(中評社資料圖) |
中評社香港6月7日電(評論員 陳倩羚)近幾個月來,《逃犯條例》修訂在社會引起較大爭議,以泛民為首的反對派更是利用部分民眾對修例的誤解與疑慮,刻意挑動市民與中央和特區政府的對立,企圖重演2014年“佔中”初期藍黃對壘的社會撕裂局面。
大家都可以看到,反對派陣營全面啟動與論機器,在報章電視與社交媒體上圍剿是次修例,散佈有關修例的不實負面言論,並將焦點放在呼籲市民參與本週日(6月9日)的反修例遊行上。反對派形容本次遊行是港人最後一次站出來的機會,聲稱修訂通過後連遊行集會等基本權利也將面臨威脅,打著“終局一戰”的旗號矇騙不明就裡的市民上街。
反對派對週日的遊行擺出一副如斯著緊的態度,試圖形塑巨大的民意壓力,脅迫政府撤回是次修例,重演2003年《基本法》23條流產的歷史。但是,大家是否發覺,泛民高呼的“終局一戰”,聽來好像十分耳熟?2014年“佔中”時的“最後一戰”,2018年補選時的“關鍵一席”、以及阻撓“一地兩檢”通過時的“最後防線”,最近幾年反對派重複用這種恐嚇市民的伎倆,將自己支持的對立面渲染為“世界末日”,目的不外乎煽動市民的反對情緒,並將其轉化為對自己有利的實際行動。殊不見,反對派在上述對決中落敗後,香港有出現他們所預言的可怕局面?
事實上,擔心香港“沉淪”,根本就不是反對派抗爭的真正目標,“民主”、“自由”、“法治”等冠冕堂皇的漂亮口號,從來都只是工具,實實在在的選舉利益才是反對派的最終所指。只要能藉助反修例議題,激起市民對中央和特區政府的反感,反對派的真實意圖就已經達成,政府是否撤回修例草案其實並不重要,關鍵是將市民反政府的怨氣轉化為支持泛民的選票,為年底的區議會選舉和明年的立法會選舉積累政治能量。
本次《逃犯條例》修訂,特區政府已作出全面公眾諮詢,也多番虛心納言,根據民意作出適切調整,近日更提出3方面共6項額外措施,包括提高移交門檻至七年或以上罪行、在啟動移交安排時加入更多限制保障嫌犯利益等,以釋除香港民眾以及國際社會的疑慮。可見,反對派實在再無藉口繼續阻撓修例通過,如今他們一再進逼,對修例擺出強硬姿態,真實圖謀昭然若揭。
雖然,在經歷了多年的政治運動後,不少港人已識穿反對派“假公義、真私利”的政棍嘴臉,拒絕再度淪為泛民政客利用的政治籌碼,但仍然有部分民眾陷於“立場先行”的思維模式,輕易就為反對派偏激、誇張的口號所左右,在欠缺對事件的全面認識下為反而反,正中反對派政客的下懷。對於週日(6月9日)的反修例遊行,港人應該保持理性、明辯是非,不為自居道德高地的虛偽政棍所誤導,合力扭轉香港社會目前再度滑向二元對立局面的泛政治化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