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26日電(評論員 陳鴻斌)去年7月,為了向伊朗施壓,拼凑針對伊朗的“包圍圈”,美國曾向多達60個盟國與夥伴國家發出呼籲,要求共同組建“護航聯盟,”實現所謂“海洋安全構想。”但顯然美國的期望值太高了,迄今半年多過去了,這一聯盟的參與者寥寥無幾,這一現狀使美國深感失落。
這一聯盟的指揮部設在巴林首都麥納麥的美軍基地內,到目前為止,參與這一聯盟的,除了英國和澳大利亞這兩個盟國外,還有沙特阿拉伯、巴林、阿聯酋和阿爾巴尼亞。從去年11月開始,美國與上述各參與國在波斯灣地區通過軍機和艦艇開展警戒與監控,由美國海軍少將霍吉擔任總指揮。
在上述參與國中,沙特與伊朗一直處於敵對關係,這一聯盟實際上就是反伊聯盟,所以沙特參與是很自然的。巴林擁有美軍第五艦隊司令部,這一聯盟指揮部就設在巴林,而此前巴林已與伊朗斷交,所以巴林當然也會參與。4年前就在巴林等國與伊朗斷交的同時,阿聯酋雖未斷交,卻將與伊朗的外交關係降至代辦級,雙邊關係也非常緊張。至於阿爾巴尼亞,去年它曾驅逐了伊朗大使,指責其“從事了與身份不相符的活動”。此外,它積極參與這一聯盟,顯而易見也是為了迎合和取悅美國,表明其在這一關鍵問題上堅定地與美國站在一起,以便得到更多的回報。
而美國的其他盟國同時也是海灣石油的大主顧的日本和韓國,卻都沒有參與這一聯盟,儘管日本和美國一直聲稱其聯盟關係是“牢不可破的”。日本和韓國只是各自派遣艦艇,自行開展護航。法國和德國等8個歐洲國家則在醞釀各自的波斯灣護航方案,但顯然都對美國的這一呼籲置若罔聞,白宮對此非常鬱悶。
在麥納麥美軍基地的這一指揮部中,上述七個國家的90名相關軍官在一起從事日常工作,其中當然一半左右是美國軍人。在指揮部的大型屏幕上,可以看到在該海域游弋的美國和英國及澳大利亞的相關艦艇,以及在海域上空飛行的各國軍機。
2018年5月,特朗普悍然宣布,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此舉不僅激化了美伊雙邊關係,而且還顯然加劇了波斯灣的緊張局勢,此後美國仍始終保持對伊朗的極限施壓。去年6月,兩艘日本油輪在霍爾木茲海峽附近遭遇攻擊,伊朗還扣押了一艘英國油輪,海灣局勢一度顯得一觸即發。
儘管如今參與這一聯盟的國家極為有限,但美國卻似乎仍在指望某些國家也許會回心轉意,姗姗來遲參與這一聯盟。霍吉少將就如此表示:“這一聯盟的大門始終是敞開的,增加各國的艦艇,保持在該海域的存在感是非常重要的。”但在今年1月底的新老指揮官交接儀式上,正在波斯灣海域參與護航行動的日本和韓國的相關指揮官雖然應邀參加了儀式。在儀式上霍吉還一再游說日本參加,在誇獎日本海上自衛隊實力很強,在亞丁灣反海盜也非常出色的同時,仍很懇切地希望有朝一日日本也能加入這一聯盟。但在該儀式結束後日本與韓國都謝絕參加集體合影,這一不經意的舉動所傳遞的信息,想來也使得五角大樓深感失望。
中東是全球主要的石油產地,而波斯灣是全球石油運輸的咽喉要道。就日本而言,從上世紀70年代先後兩次發生石油危機以來,日本政府就一直在努力推動石油進口渠道的多元化,從而確保能源的穩定供應。但由於石油出口國主要都集中在海灣地區,所以幾十年之後,日本進口石油約87%還是來自中東。因此,對日本而言,波斯灣的航行秩序能否確保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去年日本兩艘郵輪相繼遭到攻擊後,日本對石油的穩定供應更是產生了強烈的擔憂。憑借特朗普與安倍很鐵的個人關係,美國本以為日本加入該聯盟是板上釘釘的事,孰料日本在反覆權衡之後,仍決定自行護航,這是非常出乎美國預料的。雖然美國是日本的唯一盟國,但日本與伊朗的友好合作關係也持續了幾十年,去年安倍和魯哈尼還剛進行了互訪,此刻欲讓日本加入反伊聯盟,這顯然是強人所難。韓國的情況也大致類似。此舉顯然還與美國在駐軍費用問題上向韓國和日本漫天要價不無關係,日本和韓國顯然也想以此向美國傳遞一個信息:你的重大戰略行動希望得到支持和配合,就必須在其他相關問題上按理出牌。
而對法國和德國這兩個《伊核協議》的簽署國而言,波斯灣局勢的緊張完全是美國退出該協議造成的,由此中斷了歐洲國家與伊朗的正常經貿往來,歐洲國家本來就對此嘖有煩言。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傅雷利2月3日還訪問了伊朗,並會見了魯哈尼總統。對歐盟而言,它顯然無意中斷與伊朗的正常關係。而對法國總統馬克龍來說,他都明確提出要建立一支“歐洲軍隊,”怎麼可能在波斯灣護航問題上對美國言聽計從呢?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特朗普在這一問題上對各盟國大失所望,但此舉必然會促使他對這些國家在增加軍費開支和經貿問題上進一步加大施壓力度,豈有他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