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14日電(評論員 樂國平)近日,中亞小國,也是中國鄰邦的吉爾吉斯再一次出現政治動蕩,前總統阿坦巴耶夫的支持者攻占了總統兼議會的所在地“白宮”,後又攻入安全委員會大樓,將因貪腐罪名羈押於此的阿坦巴耶夫釋放,而另一方面,吉爾吉斯現任總理和議長辭職,現任總統熱恩別科夫則一度下落不明。
吉爾吉斯自1991年因蘇聯解體而獨立以來,已經發生過四次大規模政治衝突,先後造成阿卡耶夫、巴基耶夫兩任總統流亡海外,阿坦巴耶夫鋃鐺入獄,以及此次熱恩別科夫的前途未蔔。有人戲言,吉爾吉斯總統的高危性已經堪比韓國。
吉爾吉斯作為人口只有幾百萬的小國,為何屢屢發生政治衝突,況且吉是中國西部重要鄰居,該國的長期動蕩背後是否有外部勢力支持,引起不少人關注。
究其原因,首先在於吉爾吉斯南北矛盾,筆者在以前的文章中論述過吉爾吉斯深刻的南北對立問題。由於高聳的天山山脈橫亘該國,導致吉國南北交通非常不暢,歷史民族因素更激化了南北隔閡,北部包括首都比什凱克在內的楚河河穀地區自19世紀就被俄羅斯人殖民,使得該地區比較世俗化、西化,而南部的奧什等地位於費爾幹納盆地邊緣,一直深受伊斯蘭教影響,宗教氛圍濃厚,且南部地區的吉爾吉斯人長期與烏茲別克人雜居,一方面生活習慣受到烏茲別克影響,另一方面吉烏兩族亦經常發生摩擦。吉自獨立以來,歷任總統幾乎只能代表南北方其中一方的利益,因此導致另一方的高度不滿,比如現總統熱恩別科夫來自南方,而反對派擁護出身北方的前總統阿坦巴耶夫。
吉爾吉斯自身經濟落後,亦是長期動蕩的重要原因。吉爾吉斯國土狹小,且多是高原山地,其工農業都不發達,也沒有什麼資源儲量,蘇聯時期依靠蘇聯中央輸血,獨立後失去了莫斯科的保障,經濟持續下滑。吉爾吉斯在獨立後迷信西方體制,大搞私有化和“休克療法”,更一度造成了經濟崩潰。吉爾吉斯落後的經濟導致大批民眾失業,大量年輕人沒有工作游蕩街頭,結果他們成為了各種政治勢力的爭取對象。吉爾吉斯歷次的政治動蕩都有大批年輕人被裹挾其中,年輕人只需要少量金錢甚至是空頭支票的許諾就可以被政客們利用,這次也不例外,很多年輕人成為阿坦巴耶夫派別的急先鋒,在攻打“白宮”和安全委員會大樓事件中扮演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