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5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英國航空母艦將進入太平洋地區,開始期長達八個月的航程。按照計劃,英國航空母艦將會在中國南海地區執行“自由航行”的演練,向中國發出軍事信號。
作為英國與美國軍事同盟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國航空母艦將邀請美國士兵,並且配備美國的戰鬥機。這是在英國內外交困、保守黨政府首相一籌莫展的大背景下,為了轉移視線,掩蓋真相,而採取的一次軍事行動。
可以肯定的是,英國新聞媒體以及世界各國的新聞媒體,將會跟隨這艘航空母艦,不斷地進行報道,英國航空母艦將會減輕英國保守黨首相的壓力,將會在英國乃至世界製造新聞熱點。
英國國防大臣將英國航空母艦的這次遠行,看作是“不列顛軟硬實力的投射”。但是,正如英國新聞媒體所分析的那樣,英國政府在如何處理對華問題上搖擺不定。如果派出航空母艦在中國南海地區乃至台灣海峽尋釁滋事,那麼,勢必會導致中英關係惡化。所以,英國政府的“炮艦政策”,究竟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不需要進行深入討論。
英國航空母艦出現在中國沿海地區,很容易讓人們想起鴉片戰爭。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痛苦的記憶,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不過,英國派駐航空母艦,炫耀武力,可能是不自量力。說到底,今天的中國和百年前的中國完全不一樣。今天的中國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英國將航空母艦開到中國的家門口,迫使中國簽訂喪權辱國條約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
中國不斷加大對英國的投資,幫助英國實現經濟轉型,而英國卻在中國的家門口尋釁滋事,這標誌著英國保守黨政府不諳世事。中國河北鋼鐵公司收購英國第二大鋼鐵公司,正在洽談收購英國第三大鋼鐵公司,中國企業正在幫助英國擺脫脫離歐洲聯盟之後所面臨的困境,可是英國卻採取軍事行動,試圖惡化中英關係,這不是明智之舉。
作為工業化時代的產物,航空母艦代表著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同時也是一個國家炮艦外交的象徵。可是,航空母艦早已過時。航空母艦出動,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對於英國這樣一個夕陽西下的工業化國家來說,將航空母艦開出港,這本身就是一個掙扎的象徵。
英國之所以加強與美國的合作,是因為英國已經意識到,航空母艦所到之處,如果沒有美國軍事基地的支撐,航空母艦很可能會隨時趴窩。
航空母艦給英國帶來的不是榮耀,很可能是恥辱。航空母艦所到之處,帶來的不是和平,很可能是更多的紛爭。可以肯定,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不會容忍英國航空母艦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靠泊。當然,如果英國國防部和英國外交部作出莊重承諾,不再渲染中國威脅論,或者不在香港從事軍事活動,那麼,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有可能會批准英國士兵在香港上岸。不過,這樣的概率很低。英國士兵要想進入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可能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加困難。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永遠不會參加軍備競賽。雖然中國一些軍事專家認為,中國有必要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艦,提高遠洋軍事投送能力。可是,包括筆者在內的一些學者大聲疾呼,中國沒有必要建造航空母艦。航空母艦的主要職責是成為海上的移動航空平台。由於航空母艦空間狹小,飛機作戰效能十分有限。因此,中國應當大力發展自己的軍事武器艦,也就是說,要建造更多的現代化的軍艦,通過部署先進導彈,取代航空母艦上的飛機。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提高作戰效能,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配備高音速飛行器,達到傳統飛機所無法達到的目的。至少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飛機作戰半徑只有數千公里,而先進高音速導彈完全能夠達到飛機作戰半徑,甚至超過飛機作戰半徑。從這個角度來說,建造成本更加低廉的高音速導彈發射軍艦,可能有助於提高戰鬥力。
可以設想,如果中國建造的高音速導彈武器艦,擁有數百枚高音速導彈,那麼,其作戰的效率遠遠超過航空母艦。更主要的是,航空母艦的自我保護至關重要。為了確保航空母艦不會受到攻擊,需要配備大量的護衛艦,甚至還要潛艇伴隨航行。航空母艦的艦隊需要消耗大量的軍事資源。對於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完全是得不償失。
中國必須一方面在沿海地區修建更多的島嶼,讓他們成為不沉的航空母艦,通過建設現代化的發電設施,確保中國建造的島嶼擁有先進的軍事裝備。如果能把電子系統和電磁炮安裝在中國的島嶼上,那麼,可以完全替代航空母艦。另一方面,中國應當改變西方國家的軍事裝備發展戰略,借助於人造衛星,建立天地一體化的信息系統,空中指揮中國的小型艦艇完成作戰任務。
可以肯定,未來海上軍艦將沿著小型化的道路前進。靈活機動,速度更高的小型作戰艦艇,將會取代龐大的航空母艦,在海上作戰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英國航空母艦是英國工業化的象徵。作為工業化的發源地,英國曾經是日不落帝國。可是如今、英國夕陽西下,不得不依靠美國的護衛生存和發展下去。英國脫離歐洲聯盟,就意味著失去了歐洲大陸這個溫暖的懷抱。英國已經成為“大西洋的孤兒”。
英國政府為了加強與美國的合作,決定追隨美國,在太平洋地區製造事端。這是非常危險的信號。中國一位元帥曾經說過,西方國家在中國家門口架設幾門大炮,迫使中國屈服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今天的中國更是如此。
中國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積極探索適合中國自己的發展道路。中國正依靠自己的測量技術,在中國沿海地區部署大量先進測量設備,這是中國的海上萬里長城。如果中國在海上部署大量的測量裝備,可以隨時監督中國沿海地區的軍事活動,那麼,中國完全沒有必要頻繁出動中國的戰鬥機和軍艦,可以節省大量軍事資源,用來加快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步伐。
中國可以選擇一條與眾不同的發展道路,依靠自己的導彈技術,以靜制動,維護中國的邊疆安定。英國航空母艦進入中國南海地區和台灣海峽,是典型的勞師遠征,對於這樣的軍事行動,中國完全可以袖手旁觀,並且以觀看馬戲表演的姿態,對英國航空母艦的表演進行全程觀摩。
美國的焦慮感以及英國的失落感,有可能會導致美國和英國關係進一步強化。但是,英國當前最艱巨的任務是發展經濟。然而,恰恰在發展經濟問題上,英國保守黨首相一籌莫展。對中國這個重要的貿易夥伴實施軍事威懾,甚至提出“炮艦外交”的政策,這只能說明,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戰爭有可能是必然選擇。
中國已經成為堅不可摧的主權國家。美國和英國既不敢對中國發動全面軍事戰爭,同時也無法通過所謂軍事威懾或者軍事恫嚇,迫使中國屈服。如果中國加強戰備,自覺地掉進軍備競賽的陷阱,那麼,中國注定會遭受磨難。
不過,中國絕對不會按照西方國家的意圖,發展軍事工業。中國正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依靠中國自己的技術,發展新型軍事工業。
中國軍事工業是為中國積極防禦戰略服務。中國軍事工業體系是建立在現代信息基礎之上的工業體系。中國依靠自己在量子通訊技術、人造衛星導航系統的比較優勢,加快研製高超音速武器,爭取在速度上保持絕對優勢。不僅如此,中國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原子彈技術,必要的時候可以宣布進行氫彈試驗,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同樣具有摧毀戰略目標的能力。
無論是英國保守黨首相還是美國民主黨總統,都是資深的政客,他們不同於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至少了解中國的發展歷史和中國的現狀。可以肯定,英國航空母艦進入敏感海域,一定會小心謹慎。如果說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具有不可預測性,那麼,英國保守黨首相和美國民主黨總統則更希望利用自己的軍事優勢,向中國發出清晰的信號。
不過,英國的航空母艦以及航空母艦上的美國士兵,除了在浩瀚大海上顛簸之外,不可能有所作為。如果英國方面態度友好,表現出軍事外交的誠意,那麼,中國有可能會向英國航空母艦提供後勤補給。如果航空母艦編隊在中國的周邊地區挑起事端,製造熱點,那麼,中國將會以自己的方式,對待這位不速之客。
中國軍事發展戰略應當更加清晰。第一,中國可以重申堅持積極防禦的外交政策不會改變。中國建造航空母艦,完全是用於科學實驗。或者換句話說,中國製造航空母艦,是為了消滅航空母艦。中國不會把航空母艦作為主要作戰平台。航空母艦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標準配置,對於中國來說已經不是問題。中國擁有航空母艦。但是,中國必須充分意識到,無論是航空母艦設計,還是航空母艦的建造;無論是航空母艦的作戰目的,還是航空母艦的軍事效能,都不符合現代軍事戰爭發展需要。中國應當下定決心,徹底摒棄航空母艦發展戰略,研製新型的快速武器軍艦,讓中國插滿導彈的軍艦,真正成為航空母艦的克星。
第二,中國必須充分意識到,保衛祖國的邊疆,保護中國的交通運輸線,必須另辟蹊徑。長期的海上顛簸,對於中國官兵來說是一場磨難。雖然英國作為一個海洋國家,擁有悠久的航海歷史,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海軍軍官。但是,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工業化時代,英國的炮艦政策,的確達到了一定的效果。可是,進入網絡社會和數字社會之後,英國航空母艦弊端顯而易見。如果說發生在阿根廷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是英國海軍的回光返照,那麼,如今英國試圖重新建造航空母艦,重現昔日的輝煌,就是典型白日做夢。
航空母艦在現代戰爭中,就是海上的移動靶子。只要在人造衛星的精確指引下,普通的導彈即可打掉航空母艦。航空母艦是海上的移動靶標,後勤補給和作戰效能決定了,航空母艦在未來戰爭中,根本無法發揮作用。
中國沒有必要建造更多的航空母艦,當然也沒有必要為此消耗更多的資源。中國當前的首要任務是,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研製中國新一代快速高效的武器攻擊艦,在中國人造衛星的指引下,借助於中國氫彈技術,配備大量先進武器,確保在大規模海戰中,徹底摧毀海上的軍事目標。
中國應當依靠自己的電子作戰系統,加強對島嶼的軍事防備。中國應當研製更加先進的發電系統,一方面借助於成熟的清潔能源發電技術,解決武器軍艦電力消耗問題,另一方面,可以探索依靠氫能源,確保中國軍事裝備的絕對安全。中國不乏優秀的科學家,中國生產的電磁系統,可以應用於各個方面。中國應當依靠非對稱的軍事技術,加快中國軍事現代化建設步伐,避免重走西方國家軍事工業發展的老路。
第三,西方國家軍事工業發展形成大量的機會成本和沉沒成本。對英國來說,航空母艦技術是相對成熟的技術。但即便如此,英國在航空母艦建造方面也是困難重重。英國航空母艦面臨最原始的問題,由於密封部件不過關,航空母艦海上正常行駛過程中會出現大量的積水。這對英國這樣一個造船工業相對發達的國家來說,令人感到不可思議。這一方面充分說明,英國雖然擁有完整的造船技術,但是,英國缺少優秀的技術工人,也缺少相應的技術材料和技術裝備。另一方面充分說明,航空母艦搭載更多軍事裝備之後,自身壓力加大,這就要求在航空母艦建造的過程中,必須採用新的材料和新的工藝,必須擁有精密加工技術,處理關鍵的零部件。可是,英國在這方面似乎乏善可陳。
可以肯定的是,英國航空母艦將會像乞丐一樣,不斷地尋找軍事基地。在印度洋有可能依靠印度和美國在印度洋的軍事基地進行後勤補給。進入太平洋之後,有可能會在越南、菲律賓、日本、韓國尋求後勤補給。按照計劃,英國航空母艦將訪問亞洲上述國家。英國航空母艦的到來,可能是為了補充馬鈴薯,是為了補充淡水。經過長途跋涉之後,英國士兵和美國大兵很可能會上岸放鬆,這對相關國家來說,可能是沉重的負擔。畢竟英國和美國都是疫情重災區,如果英國航空母艦所到之處,傳播英國不斷變異的病毒,那麼,相關國家將苦不堪言。總而言之,中國應當對英國航空母艦淡然處之,如果英國航空母艦在中國南海和中國的台灣海峽尋釁滋事,那麼,中國應當加快電子監控系統部署,密切關注航空母艦的動向,必要的時候,採取斷然措施,警告航空母艦,不要給中國帶來麻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