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8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法國總統選舉落下帷幕,現任總統馬克龍競選連任成功。整個歐洲鬆了一口氣。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根本原因就在於,歐洲正處在非常危險的十字路口。
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後,歐洲國家追隨美國,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但是,歐洲國家很快出現能源危機。由於石油、天然氣價格迅速上漲,歐洲國家通貨膨脹日益嚴重,經濟衰退的速度越來越快。
為了解決經濟和生活中的問題,歐洲一些國家“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政府對企業大量購買俄羅斯原油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歐洲許多國家企業購買俄羅斯石油之後只是在公海上轉一圈,轉過頭來,向本國進口。可以這樣說,歐洲許多國家內外交困,外交政策影響國內經濟,而國內經濟發展則影響選民的生活。
法國總統候選人競選期間,所到之處得到的不都是掌聲和歡呼,一些選民公開指責政府的政策。法國總統之所以能競選連任成功,根本原因就在於,他的競爭對手提出了更加激進的主張,希望退出北約,並且大幅度修改移民政策,實行排外主義,結果導致法國的新公民擔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不得不將自己手中的選票投給法國的現任總統。
法國總統選舉進入第二輪,左派競選人被排除在外。右派競選人相互競爭。表面上看,法國現任總統堅持歐洲統一的基本立場,主張加快歐洲一體化步伐。但是,作為資本主義的代言人,他對待勞動階級絲毫沒有心慈手軟。不論是推遲退休,還是大幅度降低社會福利,其目的就是要維持法國資本主義的運轉。
由於法國在經濟轉型過程中,沒有跟上數字經濟發展的快車,只能利用自己在工業時代積累的財富維持經濟的運轉,結果導致在第一輪投票中,法國現任總統只有20%多支持率。他的競爭對手是一個極端民族主義者,繼承家族的傳統,希望建立一個高盧人的法蘭西共和國。這樣的政策,迎合了法國本土居民。但是,由於法國社會結構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外國移民,影響法國政治進程,因此,這位著名的右翼政黨領袖在最後的選舉中,只能遺憾宣告失敗。
歐洲國家之所以關注法國總統選舉,是因為法國總統選舉關係到歐洲的未來。法國和德國是歐洲聯盟的發動機。德國組成了跨黨派的聯盟。德國總理政治領導能力不足以使德國繼續成為歐洲聯盟的發動機。如果德國經濟陷入嚴重衰退,那麼,德國政府隨時都可能會垮台。歐洲國家把發展的希望寄托在法國總統的身上,希望法國總統繼續留任,一方面確保法國不會出現嚴重的民族主義傾向,出現排外問題,導致法國成為歐洲的動亂之源;另一方面,希望法國能在歐洲聯盟發展問題上,繼續扮演領導者的角色,至少在關鍵時刻,提出建議並且付諸行動,幫助歐洲聯盟國家渡過難關。
當前歐洲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在於,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美國為了強化在歐洲軍事存在和影響力,不擇手段破壞歐洲的一體化進程。當年歐洲一些國家提出建立統一的貨幣,美國在巴爾幹半島發動空中打擊,導致南斯拉夫聯盟四分五裂,數以百萬計的難民進入西歐國家,歐洲聯盟承受巨大的壓力。
美國之所以策劃烏克蘭戰爭,把烏克蘭總統當作傀儡,利用烏克蘭消耗俄羅斯,就是要在歐洲製造緊張關係,讓歐洲聯盟國家更加緊密地團結在美國身邊,美國在歐洲的戰略利益得到切實有效的保護。事實證明,這是一種非常卑劣的手段。但非常不幸的是,歐洲國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在美國的要求下對俄羅斯實施全面制裁,結果導致歐洲國家的經濟衰退速度進一步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