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美國大選决戰啓幕 奧巴馬白宮路崎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07 23:51:47  


 
四、奧巴馬前路有暗礁 種族問題考驗最大

1、種族問題乃是暗礁 奧巴馬獲勝仍屬未知數
  在本次民主黨的初選中,希拉里陣營推出了一個廣告:淩晨3時,白宮的紅色電話響了,事關美國的國家安全。電話鈴聲中,一個白人嬰兒在熟睡,一位白人婦女在安眠。廣告提出的問題是:你希望誰來接這個電話?希拉里還是奧巴馬?有人指出,這個廣告有微妙的言外之意。其實比較可能打亂白人嬰兒熟睡的,以及更容易中斷白人婦女安眠的,是淩晨3時破窗而入的非裔彪形大漢。因此有人就說:希拉里這個廣告是在打“膚色牌”,用不著痕迹的方式使種族主義浮上表層。(廣東《廣州日報》)

  儘管奧巴馬帶著明顯的有色人種烙印,但人們注意到,在初選中,他幷未刻意打“種族牌”,這是他的聰明之處。突出膚色的確能够爭取黑人選民的認同感,然而黑人在美國畢竟是少數,膚色政治的負面效果同樣很大。在此次選舉中,奧巴馬幷未將自己定位成“黑人競選人”,而是“碰巧是生爲黑人的競選人”,其政治主張突出的是不同種族的團結與融合,幷非爭取黑人權利。這樣一來,他便能左右逢源。(北京中國網)

  但是,也有分析認爲,雖然奧巴馬經過幾番鏖戰最終出綫,但在接下來與麥凱恩的較量中,種族這一敏感話題,也許會對2008年美國大選結果起到關鍵作用。(北京《世界新聞報》)

2、“變革”口號贏得人心 奧巴馬力圖改寫美國史
  其實從一開始,奧巴馬幷沒有太多機會獲勝。在一個種族歧視猶存的國度,奧巴馬面對的是丈夫曾是美國最受歡迎總統之一的希拉里;他來到華府這個人脉關係錯綜複雜的政治圈只有3年半時間;他沒當過州長,沒當過部長,甚至在國會山上也是資歷輩份最淺的議員之一。在一般人看來,奧巴馬與希拉里鬥,無异于“陪太子讀書”。

  但是,奧巴馬贏了。這正是美國民主政治的神奇之處。個中原因在于,奧巴馬是在適當的政治時刻,以清新的面孔和作風,迎合了美國民衆,特別是年輕人求改變的渴望。(美國《僑報》)

  從希拉里與奧巴馬兩人的經歷和背景看,這場初選無异是一次“經驗”和“變革”之戰。相對于希拉里在國會山打滾經年,四十六歲的奧巴馬像是個“涉世未深”的初哥。但他要改變美國現狀的變革基調,却能打動民心,尤其討得年輕選民的歡心。共和黨的布什政府執政八年,乏善足陳,伊拉克戰爭弄得財政困頓,拖累經濟,民怨沸騰,民間求變之聲高漲。奧巴馬的出現,正好迎合了求變這一强大民意,被許多選民看作是改變現狀的新希望。(澳門《澳門日報》)

  “希拉里姓‘克林頓’,從本質上說,美國民衆還是在選‘克林頓’,美國社會的變革也因此變得‘可以預見’。”沈丁立說,但反觀奧巴馬,他的年輕、沒有經驗可能會使美國變得更糟,但也有可能使美國變得“無法預見地好”。奧巴馬的勝選說明美國民衆願意承受奧巴馬所帶給美國社會的“未知前途”。因此,“不是奧巴馬太强,而是希拉里太弱。”(北京《環球時報》)

3、根基不穩黨內不和 奧巴馬現象恐將泡沫化
  對于奧巴馬而言,當務之急是要整合全黨力量,特別是要儘快與希拉里擯弃前嫌,因爲這攸關他未來選戰前景。在最近3個月來的13場預選中,奧巴馬只勝6場,而且總得票率還比希拉里少約40萬張,主要還是靠吃“超級星期二”預選後11場連勝的“老本”才得以勝出。美國輿論形容他是“跌跌撞撞的勝利者”。奧巴馬顯然與“衆望所歸”的强勢候選人形象仍有差距。(韓國《朝鮮日報》)

  現在,奧巴馬的旋風已經刮起來了,但它能刮多遠呢?或者說,奧巴馬現象是真實的存在,抑或是美國選民編織出的神話?有分析認爲,儘管奧巴馬在競選中不斷强調變革,但却沒有開出如何變革和施政的清單。換句話說,他呼喊的“變革”更多地還只是口號而已。

  從奧巴馬在年輕人中掀起的政治狂熱來看,如果說克林頓和布什代表的是戰後“嬰兒潮”的一代,那麽奧巴馬則是“80後”新“網絡一代”的寵兒。這一代人相比于前一代人,在互聯網的環境中長大,具有更强的娛樂傾向,對政治的本質却更加陌生。因此,在他們眼裏,奧巴馬更像是一個明星,而不是政治家。(北京《世界新聞報》)

  而即使奧巴馬贏得了民主黨初選,但絕大多數的保守選民和中間選民還沒表態。而在最後的總統大選中,無記名投票很可能使部分白人把票投給麥凱恩。也許美國人最終會發現,奧巴馬現象原來只是奧巴馬泡沫。而當奧巴馬站在與麥凱恩最後5個月對决的起跑綫上時,越來越多的人會像《華爾街日報》大標題“這個奧巴馬,我們不瞭解”那樣發出疑問:這個自由派政治新星,會把美國帶向何方?這種不確定感正在不少人心中彌漫。(美國《僑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