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退賽門”沸沸揚揚 足球體制病入膏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08 18:20:28  


 
四、退賽門激起千重浪 吹響改革衝鋒號

1、置身問責大潮之外 中國足協成了獨立堡壘
  在被各種“球人球事”折騰了這許多年之後,想必很多看客早已習慣了將中國足協之事當成把戲來看。但足協從來都不能等同于中國足球,中國足球除了足協、俱樂部、球員之外,還包括一直渴望中國足球崛起的無數球迷,還代表著一個國家競技體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甚至還包含著無數孩子的夢想。所以,儘管很多人習慣了足協隔三岔五的把戲,但是依然忍不住想問一句:誰把中國足球種成了“惡之花”,誰又讓足協和該組織領導下的中國足球成爲可以爲所欲爲的獨立根據地。(湖南紅網)

  在北京奧運會上,國字號足球隊可謂丟足顔面,是不折不扣的敗軍。但這支敗軍從將到士依然我行我素,沒有真正的“問責”,也沒有人出來負責,高薪照樣拿,把戲天天演。似乎中國足球不屬于中國競技體育的一部分,而是自立山頭的。雖然球迷、媒體不停地揭黑,不停地控訴,但也僅此而已。在許多政府高官接連引咎辭職的2008年,爲什麽惟有足協可以置身事外?(北京CCTV網)

  中國足球已經亂成了一鍋粥,既然是一鍋粥,當然不在乎再多一勺關于“武漢光谷退賽事件”的糨糊,但作爲直接領導部門,足協難辭其咎。而讓這個部門十幾年如一日地搗糨糊,這又該誰來擔責任呢?據坊間流傳,謝亞龍同志因爲坐鎮足協异常勞苦,且在國奧兵敗後寫下洋洋灑灑的萬言書上呈總局,而很有可能獲得升遷。很多人把此事當笑話聽,但倘若傳言變成現實,那無疑是2008年最可笑的笑話。倒不是說中國足球墮落至此與謝亞龍有直接關係,但如果歷任足協領導不管業績如何,都將獲得精神損失費作爲額外補貼的話,那也就不難理解中國體壇的這朵惡之花爲何無法斬草除根了。(北京《中國青年報》)

2、民衆籲請解散足協 足球體制改革呼聲再起
  10月1日,武漢光谷俱樂部因不滿足協對李瑋鋒的處罰,宣布正式退出中超聯賽,不再參加今年中超聯賽剩餘12輪比賽,從而引爆各界對中國足球的關注。雖此消息在國慶節長假期間發布,但人們看到,各媒體發表關于此事的消息和評論近兩千篇,網民參與評論在數十萬條以上,輿論大多炮轟足協,呼籲其解散重組。(湖北荊楚網)

  武漢光谷悍然宣布退出中國超級聯賽,狠狠地摑了足協一記耳光,同時也將自己送上了不歸之路。這樣一個兩敗俱傷結局的出現,恰恰說明了中國職業足球的虛假和中國足球體制存在的種種弊端。而該“退賽門”事件,也可稱是一出放在世界足球範圍內都稱得上驚天醜聞的鬧劇,然而因爲其發生在中國足球“腐朽”的現實下,我們却不得不將其視爲一棵救命稻草,拼命從中尋找各種積極意義,甚至有人認爲此事吹響了中國足球改革的衝鋒號,可能成爲推翻昏聵無能的足協現有體制的導火索,公衆對武漢光谷幾乎一邊倒的支持態度,也顯露出足協這個機構公信力已經下降到最低。(廣東《南方日報》)

  其實,足協應該也感受到了危機,但他們似乎幷不擔心,在武漢光谷威脅退賽時,足協負責人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它去吧”,他們幷沒有必要的調解、斡旋、退讓,終于導致不可挽回的局面。足協的强硬幷非對中超的前景充滿信心,更似乎是“破罐破摔”。足協的人其實是足管中心的幹部,在中國足球名聲大臭,聯賽成了爛攤子,足協領導層即將變更的時候,他們才沒功夫關心足球的死活,而是關心各自的仕途。(海南《海南日報》)

3、體制痼疾根深蒂固 中國足球需要深刻變革
  當年閻世鐸到足協任職之初做了兩項决定:一是所有工作人員上班要打卡,以掌握每個人的出勤情况;二是在一次全體人員大會上,一位副主席遲到不足5分鐘,閻世鐸當即宣布,今後開會任何人遲到1分鐘都要受到處罰,讓這位足協領導顔面盡丟。主動要求到足協工作的謝亞龍上任後,與前任閻世鐸一樣也先從足協內部整治下手,最大的舉措是對人員進行大調整,提拔一批人到各重要部門任職,希望借此改變足協形象,提高工作成效,給混亂的中國足球帶來一些生機。

  但兩人的整頓舉措却都以失敗告終,在現行體制弊端和傳統勢力雙重打壓下,閻世鐸的决定成了一紙空文;而謝亞龍所得到的是更大的“下課”呼聲。謝亞龍曾委以重任的幾個國字號球隊的領隊,一位女足領隊迷信嚴重,連出國比賽都要在房間供奉佛像,不到半年就隨主帥辭職而離任。接替他的新女足領隊,在女足世界杯期間,也因“竊聽門”事件,險些鬧出國際爭端而被解職。男足新領隊更離奇,在更衣室公開帶領隊員高呼“杜伊XX”,其素質之低,令人難以置信。遺憾的是,中國足球沒有票選制。無論是閻世鐸還是謝亞龍,都是一紙公文定去留,他們有爲中國足球挨駡的義務,却沒有對中國足球負責的權利。(天津《天津日報》)

  由體制决定的惡性循環其實早已開始,多年來層出不窮的罷賽事件、裁判風波、球霸事件、球場暴力以及中國足球的不佳戰績等等,歸根到底都有其體制上的必然性,只不過對此類事件的處理一向是采取對付偶發事件的頭痛醫頭方式,結果自然是按下葫蘆起了瓢。這讓人不得不懷疑,除了成績上不去,中國足球還有什麽事情不可能發生?(北京新華網)

  中國足球需要一場深刻的變革,但這個變革不應該局限于少數人的下臺和足協機構的變更,而是要重建規則意識。只有建立起一套嚴密的、普適的、公正的規則,中國足球才能實現“諸神歸位”:足協不再是足球運動的家長,而是規則的執行者和維護者;裁判不再是綠茵場上的收銀員,而是運動秩序的捍衛者;球員不再是投機取巧的打工仔,而是展現足球魅力的個性載體;俱樂部不再是奸猾小媳婦和可憐受氣包,而是平等的市場主體。(北京《北京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