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房價狂飈中央關注 調控組合拳能否奏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28 11:25:28  


 
二、新地王創紀錄 調控鎮不住開發商


1、新政收緊土地閘門 彰顯房地產業調控思路

  自今年年初樓市回暖後,“漲價”貫穿了整個年度,土地市場隨之升溫。臨近年底,土地大戰更為瘋狂,在全國範圍內,各地的“地王”紀錄被頻頻刷新,天價地已不再是傳說。

  地王的不斷出現,使得土地價格的快速上漲是導致當下房價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國家試圖通過收緊“土地閘門”來遏制房價過快上漲。這就有了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等5部委聯合發布的通知,開發商拿地首付至少50%。(山東《齊魯晚報》)

  “這一政策出台的目標直指目前火暴的囤地、炒地現象,提高了開發商拿地的首付款,隨著開發商資金壓力的增大,關於地王的炒作今後一段時間可以歇一歇了。”這一重大政策能夠為火爆的土地市場降溫。“道理很簡單,50%土地款至少要過億,甚至能達到幾個億,這道門檻就把一批開發企業攔在門外了”,地產業資深人士李先生告訴記者,這一政策針對的是目前房價高企的源頭——土地,相信後續還將會有一系列針對樓市的財稅政策出台。(河北《燕趙都市報》)


2、突擊圈地依然活躍 樓市新政難擋地王衝動

  儘管政府已經明確表態要遏制房價,不過,這似乎並不能停止開發商繼續上調房價的腳步。12月22日,被譽為“中國第一拍”的廣州亞運城地塊正式開拍,經過44次舉牌,最終由富力、雅居樂、碧桂園組成的聯合體以255億元的天價奪得,創全國地王新紀錄,比拍賣底價165億元高出90億元。(廣東《21世紀經濟報道》)

  “儘管當前政府多方面表示將採取一系列手段平抑房價,口吻也一次比一次更加強硬,但由於調控政策真正出台尚需時日,目前政策收緊還只是一個方向性口號,並未落實,這也是眾多開發商仍堅持高價格入市的原因,”協成機構副總裁王裕仁認為。

  “是不是各級領導、各級政府有了表態、有了決心,樓市的瘋狂就能偃旗息鼓了?沒有,從現在看中央的調控政策似乎還在空中飄蕩,開發商那邊還似乎假裝沒有聽見一樣,依然我行我素,不少人還是以為這次又是在叫喊‘狼來了、狼來了’。”一位業內人士一語道出了目前開發商的普遍心態。(北京《北京商報》)

  為什麼新政難擋開發商拿地的瘋狂?著名財經評論員葉檀指出:“拿地的首付款比例提高到了五成的政策只是減弱了開發商資金杠杆的作用,雖提高了拿地門檻,對大開發商或者國企開發商沒有太大的限製作用。如果要真正減弱開發商對未來的預期,必須要在增加開發商成本和購房者成本上出政策,降低購房者對未來房價的預期,購房者不買房了,開發商拿地的動力自然不足了,但在目前明年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總體不變的情形下,開發商拿地意願還會十分強烈,在短期內,地王現象不會停止。”(江西《江南都市報》)


3、調控重拳又成空拳 恐將催漲房價加劇壟斷

  在宏觀調控面前,“地王”依舊肆無忌憚,意味著目前高昂的房價絲毫沒有回落的現象,意味著中央“國四條”與“50%政策”正式宣告中央政策調控“失靈與無效”。而開發商特別是國有企業敢於大舉拿地,敢於再造地王,說明目前出台的土地、稅收以及信貸政策,還不足以抑制房地產市場的投機性投資,還不足以遏制高房價。而且拿地首付不低於50%的政策,並無明確具體執行標準,並缺少監督力度,加之地方政府保護主義的障礙,政策執行成了“放空炮”。(廣東《羊城晚報》)

  高盛分析認為,新一輪的土地調控主要目的在於直接遏制土地投機活動,以及間接通過收緊開發商現金流,打擊其現有的囤積土地和商品房的行為。但這類政策舉措恐難以實現政府抑制房價以及保障居民充足住房供應的既定目標,只會令房地產市場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帶來新的壟斷,“因為政策對規模大、現金充裕的開發商未必能夠形成有效制約”。更讓人擔心的是,提高的拿地成本可能會被轉嫁到購房者的身上,房價可能會更高。(廣東《21世紀經濟報道》)

  “實際上,依法‘鬥地主’,之前已經有相關政策,即‘兩年以上閑置土地堅決收回’。但由於執行力度不佳,炒地囤地現象並沒有得到遏制。”上海市城市經濟學會高級經濟師顧海波表示,對於抑制房價,打擊開發商囤地、炒地行為,關鍵是看中央的決心,其次是看地方政府的執行力度,第三是看中央政府的懲罰力度。假如僅是作秀,那麼不會有什麼效果。(北京《中國產經新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