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館長講述傅斯年故事 台青瞻仰台大故校長
http://www.CRNTT.com   2024-06-05 01:14:11


傅斯年陳列館館長陳子賓(中評社 馬一鳴攝)
  中評社聊城6月5日電(助理記者 馬一鳴)“傅公高風亮節,足為後世楷模”。傅斯年陳列館又稱傅氏祠堂,始建於清代,傅家自傅以漸始,舉人、進士輩出。傅斯年是傅以漸的第七世孫,191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後又赴歐洲留學,曾任中山大學教授,1949年,傅斯年隨歷史語言研究所遷至台北,並兼任台灣大學校長。傅斯年先生學貫中西,博古通今,他是“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之一,也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創辦者,同時,在考古學界也影響深遠。

  6月4日下午,中評社記者隨參訪團來到傅斯年陳列館,聽館長陳子賓講述傅斯年先生與台灣的淵源。據瞭解,傅斯年先生是台灣大學第四任校長,為台灣大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陳館長說:“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傅斯年先生都十分關心台大學生,他經常去學生餐廳看學生們吃的什麼、吃得好不好,如果學生吃得不好,他就會非常痛心,然後自己想方設法資助學生。傅先生的遺言就是不能夠讓有為的青年因為貧窮而失去上學的機會。”可以看出,在當時台灣經濟發展狀況不好的情況下,傅斯年先生仍舊以學生為重、以教育為重。

  談到教育,陳館長表示,希望在未來兩岸可以在教育上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動,特別是在教育理念上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兩岸的教育水平,也爭取把國內的高校打造成世界一流大學。“兩岸高校應該互相派遣學生進行交流,讓他們互相瞭解對方的發展情況,加深兩岸人民,尤其是兩岸青年之間的關係。”他說。

  參訪結束後,現場的台青自媒體人向中評社記者說道,他們在台灣就有聽過傅斯年校長的事跡,知道傅校長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今天在傅斯年陳列館瞭解了傅校長的生平故事,看到他為教育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他們紛紛表達了對傅校長的敬佩,並表示“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跟更多的台灣年輕人分享,聊城有我們傅斯年校長的陳列館,來聊城一定不能錯過它。”他們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