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科幻館展出的雕塑“笨笨”。(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中評社北京10月26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夜幕降臨,“星雲”造型的成都科幻館流光溢彩。場館頂部的“科幻之眼”時刻凝視宇宙,寄托著人類對科幻探索的向往。
近日,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在四川成都舉行。這場有80多年歷史之久的全球性科研文化主題活動,首次來到中國。5天的時間裡,世界頂尖科幻作家、編輯、從業者與各國科幻迷齊聚蓉城,共話科幻發展、書寫未來想象。
搭建全球科幻交流平台
10月21日晚,本屆科幻大會的重頭戲——2023雨果獎正式揭曉。中國作家海漄憑借《時空畫師》獲得最佳短中篇小說獎,成為第三位獲得雨果獎作品獎的中國科幻作家。頒獎典禮上,中國首位雨果獎得主劉慈欣將獎杯交到90後海漄手中。
“科幻作家要有科學精神,對科學要有一種追求。”談及科幻作品與科學的關係,海漄表示,科幻作品要心懷對科學的崇敬,但並非每一個細節都要經得起科學推敲。只要作品好看,能夠啟發人們對科學的熱愛就足夠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雨果獎的獲獎者除了來自歐美等傳統科幻重鎮外,還有不少來自中國、韓國、尼日利亞、越南等非英語國家,進一步推動了全球科幻文學多元化的發展。
“今年有非常多的非英語作者被提名,這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美國科幻作家萊斯利·羅賓說,“文學界需要聽到不同的聲音,通過閱讀非英語國家作者的作品,能夠學習和瞭解不同國家的文化。”
觀點的交流和碰撞,是此次世界科幻大會的意義所在。本屆世界科幻大會共設置了展覽、論壇、沙龍等200多場主題活動,搭建起全球科幻界思維碰撞的平台。
“科幻作品展現了持續演進和不斷演變的歷史。當我們暢想未來的時候,過去的歷史也在其中。”加拿大科幻作家羅伯特·索耶說,“中國有5000多年的歷史,中國科幻作家要用自己的敘述方式,寫出有中國特色的科幻文學。”
德國科幻作家布蘭登·莫里斯是一名物理學家和太空專家。在談到科幻與科技時,他說,現實科技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步入了科幻作品中描繪的領域。“科幻作品不僅預測了未來的技術發展,還提供了思考和解決現實問題的方向與方法。”布蘭登·莫里斯說。
“科幻文學是最能夠引起不同文化、種族、國家的人們共鳴的一種題材,它描寫了全人類共同的夢想,也描寫了我們要共同面對的噩夢和危機。”中國科幻作家韓鬆說,“科技的發展讓人們對未來更向往、更好奇了,科幻大會是科幻文學把全人類作為一體化視角的體現。”
“世界科幻大會讓來自世界不同國家的人們充分交流、融合碰撞,融合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劉慈欣說,“世界科幻文學面臨著深刻變化的節點,科幻大會能夠對科幻文學未來的發展作出深刻探討和規劃,讓壯麗的科幻在未來有更好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