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徐則臣答中評:文學交流可增加兩岸認同感
http://www.CRNTT.com   2021-12-12 00:15:17


徐則臣
  中評社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 海涵)12月9日,由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台灣中國文藝協會主辦,北京老舍文學院、旺旺集團和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傳承·發展”兩岸文化名師對話之文學交流會在北京、台灣兩地同步聯線召開。會後,《人民文學》雜誌副主編、作家徐則臣日前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就兩岸文學交流有關情況分享觀點。徐則臣表示,在所有交流中,最長久、最可靠、最穩固的就是文學交流。文學是一種美的東西、一種形象的東西,最終亦會是增加認同感、提升親和力、聯繫起血脈的重要紐帶。因此,兩岸的文學交流千萬不能斷,在任何時候都要盡力加強。

  徐則臣表示,文學更具民間性,文學交流應當是相對獨立的,可以按照其自身的規律去發展。兩岸是一家人,骨肉相連、血緣相親,文學上的交流要一直進行。因為文學交流是建立認同感的最好方式。兩岸同宗同源,使用共同語言。只有通過共同的語言把兩岸同胞維繫起來以後,這種認同感才會逐漸加強。

  “在所有交流中,最長久、最可靠、最穩固的就是文學交流。文學通過語言和故事能夠讓人長久地記憶一個個的形象,”徐則臣說,故事是從內心和情感上去打動讀者的,就像現在我們想起魯迅的一些小說,浮現在腦海中的都是一個個非常典型的人物形象,如孔乙己、祥林嫂。文學是一種美的東西、一種形象的東西,最終亦會是增加認同感、提升親和力、聯繫起血脈的重要紐帶。因此,兩岸的文學交流千萬不能斷,在任何時候都要盡力加強。

  談及兩岸文學有何異同,徐則臣表示,幾十年來,大陸的發展變化很快,大陸作家筆下對社會現實的反映可謂跌宕起伏、大開大合。大陸幅員遼闊,南北差異大,也因此,大陸文學的內容會更加豐富,題材會更加多樣,其表達的人與世界、人與自然的關係也更加開闊。此外,大陸作家對現實主義的表現也更充分。台灣相對比較小、生活相對簡單,整個社會進入了一個較為飽和的、波瀾不驚的中產階級時代,所以台灣文學更側重於語言、藝術、內心等角度。“台灣文學的國學根底比較扎實,文學作品中經常會呈現出一種十分古樸的與傳統文化相銜接的關係,這值得大陸文學學習。”

  兩岸文學如何攜手走出去?徐則臣分析,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文學也是中國文學的一部分。在中國文學積極走出去的過程中,台灣文學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整個華語文學在世界上的聲音都比較微弱,也相對比較邊緣。因此,在中國文學走出去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一盤棋,共同努力。這就需要兩岸文學界多多交流,交流是必須的,而且越多越好、越豐富越全面越好。兩岸共同舉辦的文化交流活動本身就是一個象徵,表達了一種意願,也提供了一種契機,讓兩岸有識之士互相結識、互通有無,集思廣益。這些交流活動應該多搞,把一個又一個活動上碰撞出的火花凝聚起來,好的想法就會越來越多。兩岸文學交流有時也需要政府搭台。在政府搭建的平台上,讓文學交流按照自身的規律進行,這樣就會使兩岸文學交流進入一個良性狀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