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家:捍衛、強化中國海權 有利遏制台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30 10:10:12  



  從小立體戰爭到大立體戰爭 

  主持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海軍更多地只是陸軍的配合軍種,陸軍是這一時期的國家戰略力量的核心兵種。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海戰已成了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之一。國家戰略力量更多地通過海軍表現。在當代,此種狀況有何變化? 

  張文木:海軍是國家海洋戰略力量的核心部分,是海權必須依託的兵種,這正如海上權利必須以海上力量為依託一樣,但它卻不是國家海上戰略力量的全部。戰略力量,不管是在陸地還是海上,是對敵方具有總體打擊能力的軍事力量,因此,我國海上戰略力量不應當是海軍單一兵種的事,它應當是隨世界軍事技術變革而發展的國家防務力量的總體表現。航母是二戰中出現的最具海上作戰力的戰艦,之所以如此,並不在於它的大小,而在於它首次明確地打破兵種界限,將戰船變革為集陸海空戰鬥力聯合為一體的立體作戰平臺。這時表現於航空母艦的戰鬥力,已不再只是海軍艦艇的單一戰鬥力,而是一種集陸、海、空、電子通訊等軍種為一體,並通過航母這一巨型作戰平臺在海上機動發揮的新型戰略力量。航空母艦及其航母作戰體系所表現出的戰爭力量已不再僅是海軍的,而是國家的戰略力量。 

  主持人:20世紀下半葉以來,衛星技術及由此帶動的空中預警技術、導彈定點精確打擊技術的迅猛發展,國家海上戰略力量的技術含量及其有機合成水準大大提升,其主要表現是什麼? 

  張文木:海上作戰已由二戰時期的由飛機、潛艇、海上航母火力打擊力量共同擔負的小立體戰爭,提升到由外太空的衛星偵察技術、低層空間預警技術、到深海的潛艇、聲納技術配合陸海定點精確導彈打擊的大縱深和大立體戰爭。海上作戰已遠非海軍一個兵種得以完成的事,而是國家核心技術及由此形成的國家總體作戰力量的綜合表現。目前,美國一艘航母出航,除外空衛星定位、空中預警和海面其他艦群護衛之外,還有龐大的水下潛艇的護航。 

  主持人:主導21世紀大國國防結構調整方向是什麼? 

  張文木:20世紀下半葉所發生的新軍事革命使各國的國防軍事力量配置發生結構性變化。其重要特點在於,大立體戰爭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國家軍事力量由分佈於國家內部不同地區以陸軍為主體的軍團作戰力量組合,轉變為分佈於海外針對不同對手作戰力量的有機合成。國家作戰力量的配置已不再基於地區,而是基於任務。任務決定作戰力量的使用與組合,這是開始於20世紀末並必將主導21世紀的大國國防結構調整方向的重要特點。

  21世紀的國防力量將不再是一塊塊橫擺在平面並需最高司令部拼接的板材,而是一個根據不同作戰任務而任意組合的“作戰魔方”,而構成這個“作戰魔方”的材料已不是傳統的陸海空三軍軍種的簡單合併,而是集外太空的衛星技術、低層空間的預警技術、淺和深層海域的潛艇及相關軍事技術,配合陸海平面精確導彈打擊技術的體系合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