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空軍成功研制新戰機導航著陸模擬系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04 17:15:07  


中國新型殲10戰機打開减速傘降落。(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10月4日電/解放軍報報道,誰說數字是枯燥的?當空軍工程大學電訊工程學院領導掰著指頭給記者曆數學院50年特別是十六大以來5年的發展變化時,一系列數字像是跳動的音符,譜寫出一曲科學發展的美妙樂章!這些數字的背後是,學院的“大樓”多了,“名師”也多了;人才培養的規模擴大了,科研成果的層次也提高了。在開展“贊頌新成就、履行新使命、迎接十七大”主題教育中,學院黨委引導官兵充分認清這一系列變化的前因後果,使大家真切感受到黨的創新理論的無窮威力,增强了全院上下推進科學發展、忠實履行使命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5年,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由1項變爲6項——

  在適應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中尋求發展之機

  課堂即景:在回顧黨的十六大以來學院發展建設成就時,官兵看到這樣一部錄像片——

  5年前,學院承擔的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只有1項,而如今一舉獲得6項國家自然基金、4項陝西省自然基金,還承擔軍隊兩個型號項目。原因是,學院瞄准國家安全和未來戰場的需要,抓住機遇承攬課題。某型飛機導航著陸模擬系統裝備航空兵部隊後,爲戰鬥力生成“催生助産”,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這一重大科研成果,既凝結著研究生導師李曉明的心血和智慧,也離不開學院黨委在科研立項上的科學判斷和發展眼光。

  幾年前,當某新型戰機裝備部隊後,官兵無不爲之歡欣鼓舞。在學院領導的鼓勵和支持下,李曉明和同事們上高山、下邊防,深入部隊摸情况、理思路,先後翻閱了200多萬字的技術資料,核實了3000多個技術參數。一年多後,他們攻克了通用性、擴展性等技術難題,研制出我軍首套“某型飛機導航著陸模擬系統”,交付部隊使用。

  教育者感言:學院政委林岳壽:人民軍隊的曆史使命,曆來同黨的曆史任務緊密相連,同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息息相關。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曆史使命,必須緊跟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步伐,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在“協調”和“融入”上多下功夫,使部隊建設和個人發展都能借水行舟,乘風破浪。

  5年,430多名研究生成爲信息化建設中堅力量——

  在好中求快的指導思想下謀劃發展之道

  課堂即景:在主題教育中,一條喜訊從某導彈旅傳到電訊工程學院:由該院博士研究生吳杰研制的某型通信裝備正式列裝後,提高了部隊統一調度、統一指揮的能力。這是吳杰在攻讀博士研究生期間取得的第6項科研成果。部隊就此致電學院領導:你們培養的研究生科研攻關能力强,發展後勁足,歡迎像吳杰一樣的研究生來部隊工作。圍繞“吳杰現象”開展教育討論,大家异常熱烈:研究生培養數量,是學院辦學層次和辦學水平的標志之一。作爲空軍信息化人才培養基地,目前學院擁有9個博士學位和1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無論從師資力量,還是從基礎設施等方面來看,都具備擴大研究生培養規模的潜力,爲此,不少人力陳人才培養“規模效應”的好處。求規模,還是求質量?學院黨委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對表”,堅持質量爲上,“好”字當頭,每年嚴格控制研究生招生人數,堅持速度、質量和效益協調一致。同時,還推出了相應的7條硬措施,努力使高層次信息化人才培養工作適應軍事鬥爭准備需求。

  教育者感言:學院院長趙晋平:推進部隊建設科學發展,要求我們必須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基本要求和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堅持速度、質量和效益協調一致。我們在研究生培養中積極謀求由規模型的快速發展向注重質量的內涵式發展轉變,就是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有益實踐。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