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維和部隊揚威海外 塑造良好國家形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14 15:12:30  


9月1日,中國第三批赴黎巴嫩維和工兵營在駐地四川瀘州舉行出征動員誓師大會,275名維和人員將于近日分批前往黎巴嫩執行維和任務。 新華社
  清障排雷 情注和平 

  -肖先雲 本報記者 陳典宏 

  和平硝烟騰空起,雷場放飛和平鴿。 

  在黨的十七大召開前夕,喜訊從廣西邊防傳來:夜以繼日奮戰在勘界清障排雷一綫的廣西邊防某團50名排雷官兵,提前一個月完成法卡山地區勘界清障排雷任務,爲勘界立碑人員開辟出8650米安全、便捷的“綠色通道”。 

  此次勘界清障排雷情况异常複雜,雷區分布特點“偏、遠、險、散”,雷場面積小、雷的數量多,開展排雷工作异常艱難。組建于2002年的該團排雷隊,在過去的5年多時間里,發揚連續作戰精神,在險象環生的雷場上完成一次又一次戰鬥。現場總指揮、副團長李本福欣慰地告訴記者,5年多來,團排雷官兵已橫跨220多公里的排雷區域,涉及封圍雷場31處,開辟勘界和運碑“綠色通道”65000多米,立碑工作區和緩沖區40000多平方米,排除地雷3500多枚,勘定碑位231處,新立界碑182塊,已完成勘界總任務的80%,預計整個勘界排雷室外作業將在年底前全部完成。 

  10月7日,記者在公母山排雷現場看到,在“喜迎十七大、雷場立新功”等巨幅標語下,簡易黑板上的一張大照片格外引人注目,這是10月1日官兵們開展“唱贊歌、頌黨恩、勵鬥志、迎盛會”演講比賽時的大合影。照片旁,貼著50份《請戰書》,表達著50名排雷官兵共同的心聲:我們將在神聖的排雷戰位上期待著盛會的召開。記者置身其中,分明感到一種特別的激情在涌動,一種熱切的期盼在升騰。 

  5年多來,排雷隊官兵一次次經曆生與死、得與失、苦與樂的考驗,在雷場屢建新功,80%官兵立功受獎,12人火綫入黨,28人次被評爲優秀排雷作業手,還首次創造了世界排雷史上零傷亡的紀錄。面對如潮的掌聲和諸多的榮譽,排雷官兵們說:“榮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爲勘界立碑做點貢獻,因爲立下的是界碑,樹起的是祖國的尊嚴,這是我們獻給十七大的最好禮物。” 

  官兵感言 

  雖然我是特級飛行員,但像這次演習的惡劣氣象條件,還是第一次碰到。說實話,當時我心里真的沒底。但在多國軍事演習中,檢閱的不僅是自身的飛行技能,而且還展示中國海軍的戰鬥精神,因此,我只能勇往直前。胸懷世界、爲國爭光,不畏艱險、爭取勝利,這是我們中國軍人永遠的選擇。 

  ——艦艇編隊飛行指揮蒙光明發自中新澳三國聯合搜救現場 

  喜聞黨的十七大即將召開,我們駐黎巴嫩維和部隊全體官兵倍感歡欣鼓舞,决心以頑强的戰鬥精神和作風,書寫軍人對祖國的忠誠,展示我軍文明之師、威武之師的良好形象,以一流業績向黨的十七大獻禮。 

  ——我赴黎巴嫩維和部隊工兵營營長李元祥發自栽定臨時界樁現場 

  瞄准强敵枕戈待旦,確保打贏厲兵秣馬。在黨的十七大即將召開之際,我們全體駐訓官兵爲祖國驕傲,爲黨自豪,請帶去我們的莊嚴承諾:我們將以胡主席的殷切囑托爲動力,努力鑄造防空鐵拳,用赤膽忠心捍衛祖國的和平與富强。 

  ——空軍某部導彈營技師劉凱發自演兵場 

  祖國的山和水,傾注戰士的情和愛;邊疆的草與木,連著我們的魂與魄。爲和平護航,爲勘界辟路,苦亦是甜,我們將以更加輝煌的排雷業績向黨的十七大獻禮。 

  ——廣西邊防某團排雷隊隊長陳振發自法卡山排雷現場 

  作爲武警水電官兵,我們見證了十六大以來國家所發生的一系列新變化,先後參加了我國經濟發展戰略全局的五大跨世紀工程:三峽工程建設、西電東送、西氣東輸、青藏鐵路和南水北調建設。這一次,我們又投身到2008年奧運應急供水工程,我們决心作出新的貢獻,以實際行動向黨的十七大獻禮。 

  ——武警水電一總隊一支隊五中隊中隊長趙玉鄂發自2008年奧運應急供水工程工地 

  一舉一動體現中國形象 

  本報蘇丹瓦烏10月8日張建齊報道,勘測地形、區分任務、緊張施工,有條不紊;馬達聲、汽笛聲、呼號聲,不絕于耳……今天,濟南軍區第三批赴蘇丹維和部隊道路橋梁中隊近百名官兵,在副中隊長楊建國的帶領下,冒著48攝氏度的高溫,完成了兩公里路面的硬化,受到聯合國官員鮑克斯的高度肯定。 

  這批維和部隊官兵是分3個梯隊來到蘇丹的,最晚的第三梯隊是國慶前兩天才到達的。部隊官兵完全抵達瓦烏營區後,便被要求從10月2日起修築通往阿維爾和倫拜克的10公里道路。除了克服時差影響、水土不服,官兵們還面臨天氣炎熱、疾病流行、地雷較多等多項考驗。但每一名官兵心中只有一個信念:藍盔衛和平,肩上責任重。筆者在施工現場看到,48攝氏度的高溫把工程車駕駛室變成了大烤箱,官兵們身上的衣服濕了又幹,幹了再濕。對此,官兵們却無一人言苦,反而樂觀地表示:初來乍到,就臨危受命,既是聯合國對我們的信任,也是我們爲祖國增光、爲軍旗添彩的大好時機,身後有13億雙眼睛盯著,我們怎麽能懈怠?要做到以優异成績迎接十七大,最要緊的還是行動。人人都幹出業績來,這是對十七大最好的獻禮。 

  “中國軍隊,好樣的!” 

  -黃文 張平 陶國慶 

  界樁是標志國家與國家間領土的分界點。在素有“中東火藥桶”之稱的黎以邊境栽定臨時界樁,栽下的是人們期盼已久的和平曙光,然而執行這項任務却極具敏感而又險象環生。連日來,中國駐黎維和工兵在聯合國、黎巴嫩、以色列三方官員的監督下,陸續開始了在121公里長的“藍綫”栽定臨時界樁的維和行動。10月8日,親曆這項行動的官兵向筆者講述了執行此次任務時的情景。 

  9月27日一早,聯黎司令部傳來電報:派一小分隊到“藍綫”BP3(聯合國編號)執行栽樁任務。 

  在聯合國西區工程官、葡萄牙人卡洛斯帶領下,官兵來到兩旁布滿鐵絲網的邊境通道前。蜿蜒的鐵絲網上標有醒目的紅色地雷警戒標志,裸露在草叢中的條形、圓形等地雷隨處可見,灌木上還挂著不少鴨蛋大小的子母雷。我方翻譯楊溢告訴大家,界樁就在通道另一端。 

  聯合國地理測繪部門(GIS)的匈牙利彼得少校介紹了界樁栽定的要求。建築連付毅連長簡單分工後,各組開始緊張的作業。雖然工程的任務量看上去幷不大,但在布滿地雷的狹小通道上展開作業,對官兵還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小心點,一定要注意安全。這可是雷區!”付毅時刻都在提高嗓門提醒大家。界樁栽定是一項很敏感的任務,爲了確保不出現一絲誤差,副營長杜勇拿著定位儀對每個關鍵點都進行了認真測量。下午16時,一個直徑0.68米、高3米的新界樁矗立在了藍綫上。 

  李元祥營長介紹說,像這樣在生死綫上“走鋼絲”的任務,官兵們今後還會遇到。但官兵們知道,在黎巴嫩執行維和任務,自己代表的是中國。李元祥說,目前最重要的是完成好各項任務,創造優异成績,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十七大。據了解,中國赴黎巴嫩第三批維和工兵營到達黎巴嫩剛剛一個月,就已先後完成T形墻架設、障礙物安置、掩體修築等多項維和任務。(來源:解放軍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