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解放軍火箭彈不懼八級大風 演習直搗目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09 10:01:44  


中國國産89式火箭炮發射。(資料圖)
  從9月至11月初,南京軍區某師數千名官兵,在皖東某地與某裝甲師展開一場激烈的自主對抗實兵演習。紅藍雙方按照實戰要求確定演練內容,自主獲取情報,自主組織指揮,演習的高度實戰化風格備受各方關注。 

  首次擔任藍方,决不當“笨蛋” 

  秋日之晨,遼闊的演習場上,只見戰車轟鳴,硝烟濃烈,殺聲震天。叢林深處,疾馳而出的新型兩栖戰車卷起滿天烟塵;各型炮彈以排山倒海之勢實施攻擊;霧幕之中,武裝直升機巡航盤旋。 

  該師在這次實兵對抗演習中除了擔任紅方外,還一反常規,第一次擔任藍方組織防禦戰鬥。這支部隊是賀龍元帥親手創建的一支老紅軍部隊,是全軍第一支兩栖機械化步兵師,一向以敢打先鋒、善打硬仗惡仗而聞名全軍。 

  首次擔任藍方搞防禦,交戰前有的官兵一時適應不了這個角色,認爲扮演藍方就是被動挨打,就是當“笨蛋”,等著輸。爲此,他們教育官兵,將來一旦打仗,遇到敵人的强大反擊,不具備快速的攻防轉換能力,不能立即由進攻轉爲防禦,必定要吃大虧。應對未來戰爭,就是要錘煉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攻防能力。 

  面對機械化、信息化程度高的紅方裝甲師,該師官兵依托堅固工事和有利地形,在空炮火力支援下,分區守備、遲滯和分割紅方攻擊部署,以積極的行動實施展開與反展開、突破與反突破、反擊與抗反擊、奪占與反奪占的活力交鋒。 

  整個演習,該師官兵穩固防守、防中有攻,攻防轉換頻繁迅速。他們使用多種偵察監測手段搜集情報,運用先進指揮系統輔助運籌决策,各級指揮員的指揮能力和部隊的協同行動能力經受著艱苦錘煉。在理論對抗、網上指揮對抗、戰技術對抗和實兵對抗4個回合的抗爭中,該師一舉贏了3個回合。 

  南京軍區司令員趙克石觀摩了他們的作戰行動,對該師防禦戰鬥給予高度評價,稱贊他們有效地學習和研究了防禦戰鬥的基本戰法,提高了部隊在信息化條件下作戰的攻防能力。 

  師首長都是國防大學的研究生 

  這是一個導演部都不知曉的神秘指揮所,室內彌漫著濃濃的火藥味,該師師長、政委、參謀長正帶領指揮班子分析作戰態勢,研究兵力使用、戰法運用,一道道作戰命令不斷發出,一輛輛新型戰車以雷霆之勢轉守爲攻,緊張氣氛不亞于實戰,他們的高超指揮藝術更是令人欽佩。 

  狹路相逢,以智取勝。雙方交戰了3個小時,紅方一直進攻緩慢,層層受阻,究其原因是選擇的主攻方向,正好是該師的重要防禦方向。 

  “這正是我們所預料到的!”說這話的是該師師長王春寧,他的臉上寫滿了自信和剛毅。王春寧是畢業于全軍最高學府國防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後留學于俄羅斯軍事院校,參與和組織指揮過多次重大軍事演習,對戰役戰術有著很深的學習和研究。 

  針對紅方兵力多、裝備優的强大攻勢,王師長總能在複雜多變的戰場捕捉住戰機,駕馭戰場局面,靈活運用戰略戰術,他的招法令對手捉摸不透,難以預料。 

  與王師長幷肩作戰的師政委白呂、師參謀長程友敏也同樣是國防大學研究生。別看白政委戴著一副眼鏡,像一介書生,指揮打仗、研究作戰也是行家里手。當官兵擊落對方武裝直升機時,他迅即抓起無綫電台的話筒,給前綫官兵發出嘉獎令,不間斷地實施戰場鼓動,信息化條件下的政治工作搞得很熱火。 

  程友敏參謀長也號稱一員虎將,是“全軍優秀指揮軍官”,被官兵譽爲專家型、學者型、教授型的軍事指揮員。軍事學術研究在全軍也赫赫有名,是8所軍地院校的“客座教授”,先後3次獲全軍學術一等獎。 

  “80後”演習場上當先鋒打頭陣 

  在演習官兵中,生于上世紀80年代的占到70%。他們以“80後”的特有個性,展示著中國新一代軍人的魅力。更令人鼓舞的是在指揮員中,有18名“80後”連長,他們敢打頭陣、勇當先鋒、沉著冷靜、不怕對手、善于創新的良好表現,讓官兵們刮目相看。 

  該師某紅軍團四連連長覃文强,生于1982年,是畢業于清華大學的國防生。演習中,他主動請戰,代表連隊向團黨委發出了“四連面前無困難,困難面前有四連”的錚錚誓言。他合理配置兵力火器,果敢指揮,與友鄰連隊協同作戰,跟對手鬥智鬥勇,多次擊退對方進攻,牢牢地堅守了陣地。 

  正在開設野戰修理所的該師炮兵團修理連“80後”連長田志國,當上連長第一年就碰上近似實戰的對抗演習,顯得异常激動。他帶領保障分群,穿插于炮火間隙,實施伴隨保障。突然,某連一門火炮右導輪曲臂軸折斷,命令如山倒,他立即帶領4名戰士,冒著炮火硝烟,前去實施搶救搶修,不到30分鐘,就更換好了曲臂軸,戰車重新投入戰鬥。 

  “讓第一發炮彈找到靶心!”這是該師裝甲團坦克七連連長張鵬追求的目標。這位“80後”連長2005年從國防科技大學研究生畢業。演習中,他駕駛新型兩栖突擊車,隨著他的手從操縱台的擊發按鈕上松開,一發發炮彈迅即出膛,幾分鐘後指揮所傳來發發命中的消息。 

  師領導告訴筆者,這批“80後”士兵和指揮軍官,在演習中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更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爲演習奪取勝利獻計獻策,真正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嶄新風貌。 

  演習中,他們起早摸黑,操槍弄炮,臉曬黑了,人變瘦了,以前稚嫩的手而今滿是厚繭,經過這次“實戰洗禮”,他們身上處處洋溢著不畏難關的勇氣、不計得失的大氣、不怕艱苦的志氣和不甘落後的骨氣,變得更加成熟、可愛。

  火箭彈不懼八級大風直搗目標 

  此次演習,是戰鬥力的全面檢驗,更是對官兵戰技術水平的一次全面展示。 

  火箭筒射擊,是該師步兵分隊的傳統課目和“拿手好戲”,然而來到對抗演習場小試牛刀後,却顯得力不從心,因爲射擊的環境和條件是完全陌生和無法預料的。爲了實兵對抗的最後較量,該師官兵個個鉚足勁,訓練手中武器,不斷提高戰技術水平。 

  風雨緊鎖大地,炮火硝烟彌漫山穀,一場激烈的山地進攻戰鬥正在進行。天有不測風雲。該師某團五連在與對方較量中,正碰上台風“羅莎”來襲,演習就是打仗,進攻戰鬥演習仍按計劃進行,演習場突然刮起了八級大風,面對如此惡劣環境,官兵們沒有退縮,向複雜環境發起了挑戰。 

  大風呼呼作響,火箭筒手李斌站立時被吹得搖擺不定,聽到發起攻擊的指令時,他迅速選擇有利地形,謔地臥倒,把筒身架在肩上,幾秒鐘後,一聲“轟”響,飛出筒身的火箭彈,像長了眼睛似地直搗目標靶心。 

  觀禮台立即傳來喜訊:9發4中。現場一位領導說,在八級大風中,還能打出這樣的成績,已經是一個重大突破了。最後,該連官兵以3.7分的優勢贏了這場戰鬥,官兵們大聲歡呼:“我們贏了……” 

  荒山野嶺戰士每天可洗熱水澡 

  激烈抗爭充滿硝烟味,演習場下更有一股濃濃的人情味,給官兵溫馨的人性關懷。 

  傍晚,戰鬥宣布暫停,官兵們吃完晚飯,就逐個走進功能齊全的洗浴車,洗上一個熱水澡,沖去一天的疲憊。新戰士李祥高興地說:“沒想到在荒山野嶺,每天還能洗上熱水澡!”除了能洗上熱水澡外,部隊還配備了先進的野戰炊事車,每餐都可吃到熱菜熱飯,北方兵還有饅頭、面包等面食吃。 

  整個演習時間有兩個多月,爲解除官兵的枯燥和苦累,部隊除了搞好夥食、生活保障外,還積極創造條件爲官兵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以此激勵鬥志,鼓舞士氣。 

  “戰場”上送溫暖活動暖兵心。中秋節當天,他們爲每名官兵買了一份月餅,讓每名士兵寫一封家信,給家人打個電話,還舉辦賞月晚會,融洽官兵感情。衛星電視接收機配發到每個連,可以收看到30多個台的電視節目。每逢到了演習休整時間,野戰俱樂部里,戰士們有的圍在一起觀看《士兵突擊》等影片和電視劇,有的借閱各類圖書。 

  帳篷文化精彩紛呈。走進迷彩帳篷,有一塊戰士們施展聰明才智的“自留地”。戰士們找到石子、瓶蓋、彈殼、竹條和木板等材料,經過排列組合,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尊尊巍峨聳立的假山,戰士黃雙福用毛筆沾上紅油漆在上面寫下了勵志的話語:“攻堅精神”、“鐵心跟黨,永爭第一”、“硬骨雄風”……字迹神采飛揚,蒼勁有力,爲帳篷村增添了幾分書卷氣息。(來源:中國青年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