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海外媒體稱解放軍開始加强電磁戰能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12 11:26:08  


解放軍電子對抗部隊緊急出動。
  在過去十餘年中,中國逐漸意識到未來的戰爭將在陸上、海上、天上、太空中和電磁空間里同時打起。沒有制電磁權,就沒有制空權和制海權。2006年6月全軍軍事訓練工作會議後,解放軍把加强複雜電磁環境下訓練作爲推進訓練轉變的抓手。在這一背景下,2007年解放軍舉行了“鐵拳-2007”等多場實兵演習,而這些演習在檢驗中國軍隊複雜電磁環境下作戰能力的同時,也爲海外觀察解放軍電子作戰能力的發展提供了窗口。

  “鐵拳-2007”:目光聚焦解放軍電磁戰能力

  2007年10月27日,爲期7天的濟南軍區“鐵拳-2007”複雜電磁環境下實兵檢驗性演習拉開帷幕。演習剛剛結束,來自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的美國專家就將目光聚焦在解放軍的電磁戰能力,幷對此予以高度評價。

  美國《防務新聞》網站在報道中指出,“鐵拳-2007”重點檢驗部隊複雜電磁環境下的指揮控制、遠程機動和電磁對抗能力。據該網站報道,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主席拉里·沃策爾(Larry Wortzel)評價說,從傳統的人爲幹擾到對敵方通訊的戰術欺騙,從網絡戰到信息戰,演習涉及到方方面面。沃策爾說,解放軍每個軍區都配備一個電子戰團,這意味著,解放軍正在演練在通訊、數據傳輸和雷達系統遭到電磁攻擊時的戰鬥實施能力,同時,他們也練習以同樣的手段攻擊對手。

  而《中國的重大戰略與海權》一書的作者托馬斯·凱恩(Thomas Kane)則認爲,如今中國的軍事論著中頻頻提到的“電磁戰”這個詞幷不僅僅意味著英文里的“電子戰”,其意義不僅限于此,解放軍還試圖將電磁能量的傳輸和接收運用到軍事上,從而在電磁對抗中取得對敵優勢。這包括己方雷達、無綫電通信、偵聽敵方無綫電通信、友軍無綫電通信加密、幹擾欺騙、對敵方電磁信號的被動式探測。凱恩還說,中國的軍事專家稱,電磁戰還將緊密覆蓋海戰空間,貫穿于所有的戰鬥行動。

  “北劍-0709(T)”:海外猜測新電子戰場系統

  而在早先的一場演習中,海外專家則將注意力集中在解放軍新電子戰場系統上。2007年9月18日,解放軍在朱日和合同戰術訓練基地舉行代號爲“北劍-0709(T)”的實兵對抗系統原理性實驗演練,目的是檢驗複雜電磁環境下信息化訓練環境建設系統的功能。新華社在報道中指出,爲了使戰場環境更加貼近實戰,這次演練首次運用了實兵交戰系統。它依托中國軍隊現有裝備,以“打數據”和“打激光”的方式,構建了陸空常規主戰武器模擬火力對抗體系,營造出逼真的火力戰場環境。通過使用這套系統,演習指揮部可以較爲全面地掌握戰場態勢。

  這套仍然處于初步探索階段的系統吸引了海外媒體的關注。美國的《C4ISR月刊》網站以《中國揭開“數字士兵”系統的面紗》(China unveils‘digital soldier' system)爲題作了相關報道。

  據《C4ISR月刊》網站的報道,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IASC)副總裁費學禮(Richard Fisher)認爲這套實兵對抗系統是中國在創造“數字士兵”系統方面的嘗試。這套系統能够將計算機\衛星導航\數字影像與單個士兵連接起來,這樣,士兵能够即時通報他所處的戰鬥情况,幷且通過接受一定量的信息從而相比過去對戰場形勢有了更好的了解。費學禮指出,在2002年的一場特種部隊演習之後,解放軍展示了一套有限的數字士兵裝備。這套裝備由一個笨拙的數碼攝像頭和一個固定在頭盔上的小顯示屏構成。他認爲這套裝備雖然看上去幷不實用,但是至少表明解放軍在這個領域做出了努力。

  而拉里·沃策爾則是更加直接地指出,這套實兵交戰系統是“曲點”(音譯,Qu Dian)系統,或者說是995區域整合電子系統的一部分。沃策爾認爲這場演習可能是“曲點”系統的全面測試,意味著在全國範圍內,解放軍有了一條新的多層級指揮控制系統。沃策爾稱這表明中國能够應對信息時代的挑戰。他還認爲,解放軍許多系統與美軍和其他先進軍事力量所使用的類似。雖然仍落後于美國,但中國軍隊也是一只現代化的戰鬥力量。

  在介紹“曲點”時,《C4ISR月刊》網站指出該系統是一種先進的戰區級別的C4ISTAR系統(即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監視、目標獲取與偵察一體化系統)。作爲一種自動化戰場管理系統,“曲點”整合了陸海空三軍的通訊網絡,系統的心髒是FH-1(烽火一號)軍用通信衛星。2000年1月,中國曾在西昌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將主要用于地面通信業務的“中星-22號”衛星送入軌道。《C4ISR月刊》網站認爲該顆由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經營的衛星實際上就是“烽火一號”,它爲部隊提供了C段和超高頻(UHF)通訊。

  對岸學者也對“曲點”系統很感興趣。台灣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的鄭大誠指出,在2007年1月外層空間試驗之後,外界對中國太空戰略的關注過多的集中在中國的反衛星能力上,而忽略了其它環節的發展。他認爲,中國現階段太空戰略的一個發展重點就是要依靠衛星來提升解放軍的C4ISR能力。

  鄭大誠認爲,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在發展戰區級的C4ISR整合似乎遇到了不少困難,不過最近幾年已經逐漸克服了重大障礙。除了爲解放軍提供戰區內載具加密通訊與數據互享的烽火衛星,“曲點”還包括成像與偵察衛星、空中早期預警與控制機(AEW&C)、電子情報(ELINT)機、電戰機、電子情報艦、陸基偵測站、陸基電戰與反制(EW/ELINT)單位等等,這些將形成陸海空天一體的C4ISR系統。

  鄭大誠認爲中國大陸已經將“曲點”系統陸續部署在東南沿海,借此提升解放軍台海作戰的聯戰能力。範圍涵括了南京軍區、廣州軍區(至少包括以上兩軍區之司令部與軍區空軍司令部)、東海艦隊、海軍特種部隊、以及潜艇情報中心等等。他認爲,“曲點”系統一旦建置完成,對于台灣的威脅必然倍增,在作戰上的影響絕不是引進單一先進裝備所能够比擬的。

  不過,鄭大誠也指出,在技術上,特別是頻寬以及傳達信息的種類上,“曲點”仍難以與美國的聯合戰術信息配置系統相比,目前“曲點”系統最多也僅形成初步作戰能力,戰力不應被高估。(來源:東方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