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全亞洲最强空戰戰鬥機對抗評測(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19 10:57:45  


中國空軍殲10戰機不僅單機成本上有一定優勢,同時能够不受制于人。
  對手?夥伴

  (續)在與諸多美英法等西方戰鬥機較量後,蘇一30MKI想要稱霸亞洲,就還要意識到中國最新服役的殲10型殲擊機。

  與印度不完全相同,中國是具備完全獨立研制戰鬥機能力的國家,目前我國進口飛機僅僅是爲了填補國産飛機的數量不足。雖然少數幾種我國能够購買到的國外先進飛機綜合能力要强于國産産品,但是國産飛機不僅單機成本上有一定優勢,同時能够不受制于人,而且國産飛機往往在某個單項上具備與國際頂尖水平抗衡的能力,殲10型空戰殲擊機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

  目前蘇-30MKI很多系統整合程度依然不够,可靠性仍顯低下,按照計劃蘇-30MKI具備完全能力需要到2010年左右,而此時我國也在不斷提升殲10,數年之後經過改進的殲10改究竟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通過其他方面略窺一二:俄羅斯已經提供了專門爲殲10設計的AL-31FNAL推力矢量發動機複合材料已經能够大範圍使用來减低重量;外形修改來降低雷達反射面積;增裝OLS以及某新型雷達和某新型高速空空導彈的換裝。

  在格鬥方面比較:蘇-30MKI曾經與“台風”戰鬥機交手,結果是蘇-30MKI的機動性得到肯定,而“台風”的敏捷性則要略勝一籌。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到,殲1O殲擊機的外形更加接近于“台風”,而不是國外媒體憑空猜測的以色列“雄獅”(除去遠距鴨面布局,殲10采用的是近距耦合布局)。那麽殲10殲擊機在這兩個指標上與蘇一30MKI相比表現如何呢?

  根據目前已知資料,裝備兩台AL一31 FP(推力12500千克力)的蘇-30MKl的空戰推重比爲1左右,而輕小的殲10的空戰推重比估算爲1.15,在推重比上殲10是占優的;蘇-30MKl采用的是三翼面布局,平尾主要參與負升力的配平,而鴨式三角翼布局的殲10俯仰控制面全部是正升力的前翼,且前翼相對面積比蘇-30MKI更大,再加上蘇一30MKI空中就達到近18噸,相對而言殲10的翼載荷更小一些;蘇-30MKI主要依靠矢量推力發動機和三翼面布局實現高機動能力,而俄羅斯也提供了殲10的推力矢量發動機。同時殲1 0也可以配合大面積前翼一帶前後緣襟翼的主翼一獨特的外置大面積雙腹鰭實現高機動能力;而且殲10本身采用的就是阻力較低的單發單機身布局,而大型的蘇-30MKl采用的是雙發寬間距短艙布局,浸潤阻力明顯比殲10更大,而且殲10還采取了多種措施以减小誘導阻力。這樣决定戰鬥機機動性的單位剩餘推力(SEP)兩者相較,殲10明顯要大于蘇-30MKI。

  因此在綜合機動性比較上殲10要優于蘇一30MKI。

  在敏捷性方面而言,蘇-30MKI的原始機型蘇一27在設計的時候正處于能量機動理論還在興盛的時候,整架飛機的設計就是圍繞提高機動性這個目的;而殲10殲擊機在設計過程中國際上已經指出了戰鬥機敏捷性的重要性,殲10在設計的時候也一直非常重視這一性能。我國一直進行著提高飛機敏捷性的研究,側板控制技術就是其中之一,除了高敏捷戰鬥機LFC-16之外,殲10也有加裝側板的高敏捷高超機動驗證機方案,結合側板/TVC的殲10敏捷性肯定是强于蘇一30MK I的,這點不用討論。而不加裝側板僅僅是附加TVC,殲10憑借類似于X-31/“台風”的以高敏捷性爲目標的氣動外形和大面積前翼,敏捷性在世界上居于前列。

  因此在敏捷性上殲10同樣要優于蘇一30MKI。

  在BVR能力比較上,在未來的幾年中蘇一30MKI幷沒有提升相應能力的計劃,而殲10則能够換裝新型雷達幷裝備新型高速空空導彈;此外蘇-30MKI賴以戰勝F-15C和“幻影”2000的OLS,殲10也將配備;同時采用單發機身S型進氣道的殲10本身迎風面雷達反射面積就小于蘇一30MKI再加上還可以通過修改外形進一步减小RCS,而蘇-30MKI沒有任何相應計劃;而且在ECM和AWACS支援上殲10至少可以肯定不弱于蘇一30MKI。

  很顯然在BVR能力上殲10比蘇-30MKI要更勝一籌。 當然我們必須注意到的是這僅僅是1對1的空戰對抗比較。而不是綜合空戰能力對比,更不能簡單得出蘇-30MKI等于“台風”,殲10優于蘇一30MKl同時優于“台風”,僅次于F一22這種魯莽的結論。而且我們更應該看到印度空軍的空戰經驗非常豐富,不僅進行過多場現代空戰,更是與多個國家合作頻繁進行跨機種演習。而且蘇-30MKI毫無疑問是一種連美國都不能輕視的非常優秀的戰鬥機(美國正是過于輕敵而在蘇-30MKl面前就遭受了慘敗,而蘇一30MKI遠遠優于蘇-30MKl),只是這種飛機因爲集中了大量先進技術導致其出勤率曾經較低而己,但是這决不能抹殺蘇一30MKI出衆的作戰能力。

  中國和印度同爲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發展中經濟體,都曾經受到西方帝國主義的欺辱,中國和印度都希望憑借自己的力量振興民族航空工業,中國的“梟龍”、“猛龍”等和印度的“光輝”都是擺脫美英法蘇的禁錮,在天空中獨樹一幟的風景,都是亞洲的驕傲,這一點是其他亞洲國家沒有做到的。中印關系正面臨著曆史性機遇,我們應該大力拓展中印交往與溝通,加强信任,共同振興。(全文完)(來源:《航空世界》雜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