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維和工兵鑽地17米 排除二千磅未爆航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06 11:32:03  


李正忠(右)和戰友在緊張地排除未爆彈。(來源:新華網)
  他們來自美麗的紅土高原上的一支英雄部隊,却遠赴萬里之外的中東雷場。 

  他們是中國百萬大軍中的普通士兵,却肩負著國際人道主義掃雷的神聖使命。 

  2006年3月,我國首次派往中東地區的維和部隊--赴黎巴嫩維和工兵營從春城昆明啓程。維和工兵營以成都軍區駐滇某工兵團爲主組成。在兩期18個月的維和任務中,維和官兵以出色的成績和過硬的作風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全營官兵全部獲得聯合國維和勛章。 

  維和工兵營下屬的掃雷連,擔負著黎巴嫩掃雷排爆的高危作業任務。維和期間,掃雷官兵共完成172萬餘平方米疑似雷區、爆炸物散落區排查,發現和排除未爆彈8639枚,地雷260餘枚,各種金屬物50餘萬件。通過努力,掃雷連成爲我軍首支通過聯合國掃雷、戰場區域清除資質認證的專業隊伍。2007年9月,維和工兵營輪換回國時,掃雷連榮立集體一等功。 

  掃雷排爆,被稱爲“刀尖上的舞蹈”。和平年代,掃雷兵也許是最後一批踏上工作場就面臨生死考驗的軍人了。對于掃雷兵的特殊生活,一般人了解不多;而對于維和掃雷戰士,人們更是所知甚少。 

  李正忠:鑽地17米排除2000磅航彈 

  人物檔案:李正忠,白族,1984年2月7日出生,雲南保山人。2003年12月入伍,200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原任成都軍區駐滇某工兵團地爆連一級士官。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赴黎巴嫩執行維和任務,因成績突出,榮立一等功。 

  黎巴嫩維和期間,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那次排除2000磅未爆航彈的情景。 

  世界各國雷種複雜多樣,我在部隊也學習了解過很多種地雷炸彈,但在黎巴嫩排除鑽地2000磅航彈,還是第一次。 

  2006年8月,黎以戰爭後,我和排長奉命去日布肯村排爆,現場一片狼藉、傷痕累累,建築物變成了一片廢墟,當地居民無家可歸。到處是未爆彈,給當地居民帶來嚴重的安全威脅。作爲一名掃雷排爆手,我在排長的帶領下,奉命去排除一枚未爆彈。 

  經過現場勘查,我發現這次任務非常危險而艱巨。一個深不見底的彈洞就在一座油庫下面。如果實施排爆,就面臨著未爆彈和油庫爆炸的雙重危險。仔細分析後,我向營領導提出采取人工結合機器的作業方法得到了同意。經過四天的艱苦奮戰,我們才在地下17米深的地方發現了這枚斜插在土里的未爆彈,一測量竟是2000磅的航空炸彈! 

  若不小心引爆這枚航彈,油庫爆炸,後果將不堪設想!我申請由我下去探測排爆,領導慎重研究後同意了。吊下坑底時,我心里已經沒有了恐懼,而是暗憋了一股勁:一定要拔掉這顆“巨無霸”的虎牙,爲民除害。我用小鐵鍬、小鏟子一點一點的挖,一點一點的刨,直到把卸掉了引發裝置的航彈彈體全部挖出來。經過齊心協力配合,我們最終以過硬的專業技術成功排除了這枚未爆彈,爲當地居民解除了後顧之憂。 

  排爆完畢,一位老奶奶把黎巴嫩特色的苦咖啡端到了我面前。她就是油庫的主人,我們爲她排除了航彈,她用黎巴嫩人民最爲真摯的待客人之道表達她心中對中國軍人的感激。咖啡雖苦,但我心里却很甜。 

  我從這位白發老人的眼神里看到黎巴嫩人民對和平的渴望,他們希望戰爭永遠平息。戰爭讓他們家破人亡,在他們心靈里留下了無法抹去的創傷,是中國軍人讓他們看到了和平的希望。中國軍人的真誠、友善、勤勞和勇敢讓黎巴嫩人民真心接納了這支不同一般的部隊。中國軍人在黎巴嫩享有"和平使者"的美譽,我想這是對中國參與國際維和行動的充分肯定。 

  中國掃雷兵的專業技術過硬,在國際上是有目共睹的。一上雷場,只要與掃雷有關的,什麽地雷、金屬都無法從我們手下漏網。但由于種種原因,在黎巴嫩,還有不少外國官兵對我們的掃雷技術經常投來懷疑的目光。我就被他們專門“考”過一次。 

  一次掃雷間隙,法軍貝翰上尉悄悄拿出火機埋進一棵樹的旁邊地下10公分處,然後通過翻譯想請我探探這棵樹的周圍,是否有地雷。我當時不知道情况,二話不說就帶著器材去了。 

  五分鐘後探明情况,我拿著火機回來了。我說:“尊敬的貝翰上尉,請如實告知,這火機是您的嗎?!樹旁幷沒有什麽地雷,如果您想知道爲什麽,我只能告訴你憑我們的技術和器材,我信任我自己!”我當時就有幾分生氣,我清楚對方不僅是想“考”我的技術,還想檢驗中國的探雷器材。 

  “噢,太神奇了,中國的掃雷器材非常好,中國掃雷專家非常棒!”貝翰上尉收起懷疑的表情,連連稱贊,圍觀的外軍也響起一片掌聲。 

  黎巴嫩人民很多次路過中國營區的時候,都會沖著飄揚的五星紅旗友好的觀望,還常常翹起大拇指,對哨兵喊:"CHINA,GOOD!"我們在作業現場也常常會受到當地百姓友好的問候。我想,這不僅是因爲我們幫助他們排除了很多地雷未爆彈,更是因爲他們感受到了我們的敬業精神和向往和平的心。 

  有一次,一名黎巴嫩男子來到作業現場,通過翻譯告訴我,想請我去家里做客。面對他的盛情,我笑著告訴他,他的心意我領了,但部隊有規定,不能接受他的邀請。這名男子我認識,以前我曾排除過他家房屋內的未爆航彈,他很感激。見我不接受邀請,他就掏出一沓美元想塞我手里。我當即拒絕幷友好地解釋說:"我們是中國軍人,我們不需要這些,因爲掃雷排爆是我們的職責!" 

  2007年9月部隊輪換回來後,我還會常常想起在黎巴嫩緊張、刺激又很有意義的生活。如果部隊還需要我在黎巴嫩執行任務,我仍然願意在那里駐守。當然,部隊輪換了,我也就回來了。每當想起熱情友好的黎巴嫩人民以及那些悲慘的戰爭景象,我就深深感到我們應該珍惜和平! 

  采寫手記: 

  見過李正忠的人,仔細看他的臉就知道是個地地道道的雲南人,黝黑的皮膚顯得多了幾分健康。 

  李正忠在雷場上勇敢,情場上却是“膽小鬼”。一般人不知道,長這麽大,他却是一個連戀愛都沒談過的“小光棍”。談到這個問題,一臉憨厚的李正忠笑了:“沒談過不是我不願意談,而是沒姑娘喜歡我……” 

  身邊的戰友都知道,李正忠家境貧寒,父親在他年幼時不幸去世。從小失去父愛的他沒有爲生活的艱辛難倒,反而養成了成熟穩重、多幹少言、時時爲別人著想的優秀品格。 

  就是這個沉默憨厚、只有四年兵齡的小夥子,在黎巴嫩維和戰場上,以過硬的作風和精湛的技能,成長爲人人羨慕的一等功臣。 

  這個“80後”,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欣慰,更是感動。(采寫整理:孫自彬 來源:新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