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瞭望》文章:檢索重建難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10 15:50:25  


 
  重建尊重少數民族特殊性 

  此次地震的重災區有許多是羌族、藏族少數民族地區。西南民族大學日前組織30餘名專家學者,對民族地區災後重建問題進行專題研討,他們認為,有關部門應充分考慮民族地區在區位地理、生態環境、經濟狀況和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制訂區別於一般區域的重建規劃。 

  由於此次地震對這些民族地區造成了毀滅性破壞,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修復式重建的可操作性差,而且很可能會遭遇二次災害。因此,專家建議,受受災群眾族地區的重建宜按照重構式重建為主、修建式重建為輔的原則進行。 

  處於汶川縣城的阿壩師範專科學校是受災民族地區惟一的高等院校,對其重建備受各方重視。專家稱,從教育佈局和培育少數民族人才的角度看,在阿壩州內選址重建比遷出重建好,這不僅符合黨的民族政策和保護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有利於阿壩州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在重建阿壩師專時,還可以結合當地發展農牧業和旅遊業的需要,加強相關職業技術教育建設。 

  對少數民族尤其是羌族歷史文化進行保護是災後重建的一個重要任務。西南民族大學專家認為,文物古跡有較強的地域性,一般應採取就地修復保護的原則,對不宜就地修復的文物古跡可異地選址重建;在村鎮重建中,應徵求少數民族居民的意見,保留民族傳統的建築風貌和文化;可在當地中小學設置介紹羌族歷史文化的課程或課程內容;利用當地文化館的力量收集、整理、出版羌族歷史文化資料;建立羌族歷史文化博物館,等等。 

  維護災區社會穩定 

  災區當地公安機關分析,隨著災後重建的日漸展開,災區治安形勢將趨於複雜。目前,維護災區社會穩定,主要力量集中在幾個方面,一是清理監督救災物資分配,避免出現個別工作人員挪用、侵佔救災物資現象;二是及時發現、澄清一些不實傳言、謠言,減少社會恐慌;三是對堰塞湖等次生災害形成的安全隱患,透明信息,公佈預案,以減輕對群眾生活的影響,等等。 

  在當前階段,群眾普遍關心的是死亡人員家屬如何補償,自己的房建在哪裏、建多大,政府補助多少,後期有什麼扶持政策,各地標準是否一樣等一系列重建中的具體問題。當前的一個焦點,是在災區特別是集中安置點,對一些地方的不同補償標準,需要及時統籌協調。此外,地方政府還需要更積極地回應群眾訴求,進一步加強對救災物資的管理。 

  在維護社會治安的手段上,災區相關部門建議,既要加強防範打擊,又寬嚴相濟,講究執法、執勤的方式方法;並與政府配合,做好處置突發事件的各項準備工作。 

  在專門的治安渠道之外,加強災區尤其是集中安置點的組織管理和自我管理,也是維護穩定的重要措施。如成都溫江區在災區群眾安置點建立的臨時黨支部,武侯區“愛心家園”安置點成立的“家庭委員會”,都成為受災群眾主心骨。 

  北京師範大學公共政策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張秀蘭教授表示,受災群眾普遍失去原有的社會支持網絡,災後重建社區問題極為重要。她建議在受災群眾安置點建立以黨組織為核心的社區重建自治共同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四川汶川縣8級地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