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需要民間智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15 00:07:24  


漫畫:中國智庫看領導臉色行事。
  中評社香港9月15日電/英國《金融時報》9月14日載文《中國需要民間智庫》,摘要如下:

  今年以來,“智庫”開始成為中國一個新的熱門詞匯。年初,由中國前副總理曾培炎“出山”組建國際經濟合作學會,隨後成功主辦了規模盛大的全球智庫峰會,包括李克強副總理在內的中國政府高層領導人親自與會,也都向中國知識界和全球傳遞了一個重要信號——中國政府對智庫這種非政府非營利的智囊形式高度重視,並決心推動其發展。而各大媒體對峰會的報道以及同時對智庫概念的普及,也引發了中國社會以前所未有的熱情關注中國的智庫機構。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社會在物質層面的進步舉世矚目:中國舉辦了史上最豪華的奧運會,修建了天塹變通途的三峽工程等,以至於世界主流媒體把G20峰會稱為美中主導的G2。然而,這些成就僅僅屬於過去三十年,更僅僅屬於硬件方面的發展。中國社會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和更大進步,還應該包括軟實力的發展,即思想觀念、文化教育方面的突破,而其中政府決策、政策的科學化、合理化改革更是關鍵因素。如果中國能有大量真正獨立的、高質量的民間智庫產生,那麼,中國政府的對內對外決策就能集聚各方面賢能達人的合理論證和聲音,從而提升決策的科學性、有效性和民主化。

  中國有著與西方完全不同的國情,中國有著西方所無法比擬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和效率,然而,如果決策不夠科學化,“集中力量”所帶來的損失也會是巨大的。中國需要敢提出一定的“儲備性政策”、並且具備專業能力的政策研究機構——即智庫。另外,中國“兼職”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不同於西方全職的議員,社會與公民該委托誰來進行相關的政策研究便顯得特別重要,我認為,這意味著中國特別需要有保持一定獨立性、民間性與利益中立性的第三方機構——民間智庫,並為中國的發展帶來實質的推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