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學者:中國95%北斗導航接收機用GPS芯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02 09:23:21  


和芯星通國際首款、國內首創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多系統多頻率衛星導航高性能SoC芯片,支持“全北鬥”衛星導航。
  中評社北京6月2日電/科技日報報道,為實現世界各導航衛星系統的兼容與互操作,為全球用戶提供高質量的免費服務,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和國際電信聯盟框架下,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歐盟的伽利略和我國的北斗導航衛星系統正在進行頻率協調。各國也在爭先進行兼容與可互操作的多模導航芯片研製,以搶先占領國際市場。然而目前,中國衛星導航芯片市場的95%已被美國占領,國內大部分企業還不具備研發此類多模導航芯片的能力。“可以說,這正在成為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產業化的重大瓶頸。”在5月中下旬舉行的第二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上,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二所研究員、衛星產業化應用研究學者曹衝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GPS芯片占領95%中國接收機市場

  衛星導航系統目前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的重大空間和信息化基礎設施,是一個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國土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大技術支撐系統和基礎資源。按照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展規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到2012年覆蓋亞太地區,到2020年將覆蓋全球,並將以“北斗加GPS”技術在全國逐步替代單一的GPS導航。

  “雖然我國的北斗導航系統已經廣泛應用於交通、漁業、測量勘探等行業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但是接收機中95%以上使用的是美國GPS芯片,這個問題不解決,我國的導航芯片產業將繼續在低產品附加值狀態徘徊,實現北斗加GPS導航逐漸替代美國GPS導航的規劃也將步履艱難。”

  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曹衝說:“一是美國GPS導航系統1994年建成並於當年提供了全球民用服務,到2007年我國北斗導航系統才建成,在這個長達13年的時間內,美國GPS導航芯片已經占領了我國95%的市場。二是我國北斗導航系統的研究經費90%用於衛星研製和發射,只有10%用於導航芯片,芯片研究投入較少。三是此前我國衛星導航芯片的入行門檻比較低,現在全國4000多家芯片生產企業絕大部分是中小企業,人才不足,不能進行兼容與互操作芯片的自主研發。”

  “這三個原因造成了現在我國衛星導航芯片整體行業的成熟度只相當於當年電腦技術的386狀態,與美國產品差距很大。”芯片製造企業北京東方聯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峻林解釋。“如果不盡快進行自主研發,到2020年中國人手中的導航接收機大部分將裝上美國芯,那時北斗衛星導航產業預計4300億美元產值中的絕大部分也將被美國拿走。”曹衝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