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沿海城鎮聚集“無家一族” 蘊藏社會風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6-19 13:31:10  


 
  很多外來工不但享受不到村鎮集體福利,反而還是各種名目亂收費的對象。有的地方,摩托車除了要依法上交警的號牌外,還要花幾百元,加掛一幅“村牌”,才能在村內通行。還有“衛生管理費”、“綜合管理費”、“治安聯防費”,等等。外來工子女上學要交贊助費就更不在話下了。

  這些城鎮化了的農村,村民之間依舊維持著“熟人社會”,互相之間講情面。外來工們反映,村裡各種“有油水”的崗位,外來工都撈不著。只有本地人沒人幹的,才招聘外來工。村治安聯防隊治安員對本地人和外地人區別對待。同樣擺攤經營,只趕外地人,不管本地人。

  遭遇國際金融危機,首先想到的是讓農民工返鄉。當意識到人口壓力過大,首先想到的是“抬高門檻”把農民工擠出去。寄希望於調整經濟結構,減少勞動密集型企業,減少外來工數量。一廂情願的“本地人”很容易忽視這樣一個事實:不管有沒有歸屬感,絕大多數外來工是“走不了”、“回不去”了。以深圳、東莞為例,全市五六百萬外來工,即使減少100萬,能否換來“太平”還是個未知數,而確定無疑的是:這100萬外來工失業造成的社會震蕩風險不可估量。

  “城鎮內二元結構”帶來的收入分配差距,由此造成的外地人與本地人之間的群體鴻溝,及其帶來的對立情緒,已經不是一句“加強流動人口管理”就可以輕易填平的,不是給外來工搞一點技能培訓、文明禮儀培訓、文娛體育活動,就可以輕易填平的,更不是把外來工改稱“新×人”可以輕鬆填平的。

  在這些本地人與外來人口嚴重倒掛的城鎮,“外來工如何融入城市”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因為,在這片土地上,大規模的外來工才是主體、主流人群,他們跟誰“融入”、“融”到哪裡?

  少數派的本地人有沒有足夠的良知、遠見和勇氣,容忍外來工享有與本地人一樣的“國民待遇”,平等分享公共資源;有沒有足夠的智慧,順利實現平穩過渡?因為,這意味著本地人獨享的福利被嚴重稀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