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8日電/今年十月中旬,新任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在省城太原市調研時,直指該市“城中村”種種亂象和問題,揭開了太原“城中村”的“傷疤”。太原市自2003年啟動“城中村”改造,然而11年來全市列入改造名錄的173個“城中村”,只有萬柏林區完成了3個村的整村改造。個中原因,耐人尋味。
基層幹群顧慮多 改造信心不足
新華網報道,“我們沒文化、沒技術,孩子也沒工作。過去靠地生活,現在只能靠房租過日子。要把舊村拆了,環境倒是好了,但我們怎麼生活呀?”一提起“城中村”改造,萬柏林區南上莊村村民王萬寶就擔憂不已。
王萬寶說,就算將來能分到7套房子,自己拿出5套來出租,每年也只有十幾萬的收入,比現在的30多萬差遠了。而且房子多了,物業費等相關費用也會增加,算起來還是不划算。
記者在太原北營、北張、大馬、南屯等多個“城中村”採訪時,村民們普遍表示“算不過改造經濟賬”,對改造後的生活預期不高。有些擁有臨街商鋪的村民甚至坦言,不管將來怎麼補償,也不願拆房子進行改造。
小店區北張村一位張姓村民說:“現在醫保、養老什麼的還有村集體擔著,房租收入也讓人感到踏實。改造後,醫保、養老、年輕人的教育、就業等等誰來管?到時候的生活還不一定有現在好呢!”
除了村民,一些“城中村”村幹部也對改造缺乏信心。一位村主任說,這些年全市173個“城中村”,完成整村改造的只有3個,讓人看不到希望。而且從改造完成的村子看,環境確實大為改善,但老百姓並不富裕,也讓人信心喪失。“更關鍵的是,現在房地產市場不景氣,一個村的建設面積就在100萬平方米以上,將來都改造了,房子賣給誰?而且拆遷成本一平方米就高達6000元以上,蓋成商品房後,市場價肯定在每平方米1萬元左右,這麼貴的房子誰來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