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央企缺血失血資產至今無明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17 09:29:55


  中評社北京7月17日電/作為新一輪改革中不那麼引人注目卻甚為關鍵的一環,央企低效無效資產的處置正在持續推動中。

  日前,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國務院關於國有資產管理與體制改革情況的報告》中提到一組數據,表示“自2012年以來,中央企業通過產權市場處置低效無效資產1080億元。” 

  肖亞慶所說的“產權市場處置”,大致流程是把相關資產經過會計師事務所的評估後,確定股權的價值,進入到股權交易市場交易,有意向的投資人通過摘牌,把股權變更到名下。

  但是,對於低效無效資產的界定,不同行業的央企理解並不相同,也有企業將虧損不良資產劃入低效無效資產的範疇,在安排資產處置時,認為應與去產能緊密相連。經濟觀察報從國資委獲悉,日前,第一批去產能企業名單已經敲定,涉及企業以鋼鐵、煤炭為主,數量大致為一百餘家,這部分企業名單暫無公布打算。

  一名基建行業央企人士表示,對於低效無效資產的處置統計,由央企自己先行向國資委上報,“對於我們企業來說,和我們主業無關的一些資產,便是低效無效資產”。

  據悉,對於低效無效資產的處置,還可以關停並轉,國資委研究中心處長王絳認為,非上市公司國有股權進場交易,才能實現公開、公平、公正、透明,而且,國有企業需要主動及時地處置低效無效資產,才能占據產業發展的高端。

  非上市公司股權交易必選 

  一直以來,“通過產權市場處置的國有資產”,主要針對非上市公司的股權交易,而上市公司的股權交易則另有辦法。

  王絳直言:“這是一條紅線,只有堅持這條紅線,才能避免國有企業在處置資產時,出現內部人控制和國有資產流失的現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