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繪詩畫江南 浙江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紀事
http://www.CRNTT.com   2018-06-05 10:32:37


 
  “省長村長,都是河長。”這是一句浙江老百姓口口相傳的話。河長是浙江各級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人的又一頭銜,也是一種壓力和責任。

  5月22日,因為日常巡河有疏忽、治水履職不盡責,蘭溪市14位考核落後的村級河長被請上了當地電視台,向全市人民公開道歉。今年初,蘭溪制定出台《生態廊道、“五水共治”、河長制工作雙月考核辦法》,規定由各鄉鎮(街道)對村級河長進行考核,考核落後的村級河長要在媒體上作出整改承諾,情節嚴重的還將面臨問責。

  從河長湖長到環境保護督察,從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到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體系的不斷完善強有力地推動各級黨委、政府履行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去年,中央環保督察組駐浙期間,共有779人被約談,350人被問責。

  一種綠色發展新思路

  共享、共建、共榮

  春和景明的4月,在浦陽江畔的生態廊道上,聯合國副秘書長索爾海姆與抱著小孫女的浦江農婦張淑琪迎面相遇。

  “你喜歡現在的生活嗎?”索爾海姆主動走近張淑琪,希望能聽當地老百姓親口說一說家鄉的變化。張淑琪告訴他,5年前這裡的水是黑臭的,而現在已是青山綠水。人居環境的改變,如此真切地改變了浦江人的生活。

  更藍的天、更綠的地、更清的水,是百姓的幸福感所在。人改變環境,環境也在改變人。

  走近桐廬縣莪山鄉中門村,80歲的老太太能笑眯眯地背出“能爛的放藍桶,其他放黃桶”垃圾分類口訣。在寧波海曙區,政府引導調動居民的積極性,從源頭分類投放到終端運輸處理,推動綠色生活方式的形成。5年來,中心城區238個小區共13.08萬戶居民家庭參與了生活垃圾分類,分類知曉率、分類收集覆蓋面均超過九成。垃圾分類已成為改變城鄉綠色之變的“關鍵小事”。去年底,全省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處理已基本實現全覆蓋,我省初步形成了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體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