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浙江“大禹鼎”是怎樣煉成的?
http://www.CRNTT.com   2018-06-06 11:26:00


 
  “浙江通過倡導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水環境治理實現了從末端治理向源頭控制的轉變。”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陳呂軍說,以產業集聚、企業集中、資源集約和低耗、減排、高效為特征的綠色生產方式正在浙江形成。

  建機制保長效

  河湖更美麗

  水環境治理如何擺脫“反覆治,治反覆”的怪圈?實踐證明,河(湖)長制是行之有效的舉措。

  近年來,天台縣河湖生態持續向好,治水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今年被授予“大禹鼎”銀鼎,這離不開當地在河(湖)長制上的探索和完善。

  除了縣、鄉、村三級河長外,天台通過建立人數眾多的“十米河長”隊伍,將河長體系延伸至溝、渠、塘等小微水體。當地黨員、幹部按照“房前屋後、就近就便”和有利於管理的原則,帶頭認領十米長的小微水體,確保全縣每條河道、每個水體、每個時段都有人管。

  除了河(湖)長、民間志願者助力治水外,浙江剿劣任務最重的33個斷面,還配備首席技術顧問。來自全省各高校、科研院所的環保專家學者,一人負責一個斷面,擔當治水“最強大腦”,主動上門,滿足當地治水技術需求。

  剿滅劣Ⅴ類水任務最重的台州,今年能拿到“大禹鼎”,科技專家助力良多。在台州的金清大閘斷面,專家團隊與河長每月會商對接,會議一開就到深夜。在金清大閘,專家團隊對斷面的污染源作了調查,提供了水環境整治的長效管理方案。包括在流域設置人工濕地、增加水體監測設備、投放生態修復填料等一系列措施,為剿劣治頑疾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經驗。“基層治水經常會面臨現實的技術難題,蠻幹肯定比不上巧幹。”台州市治水辦(河長辦)相關負責人說,“沉下
來”的技術專家們是“及時雨”。

  生態環境是易碎品,治水並非一勞永逸。接下來,浙江省將在充分總結優秀市、縣(市、區)經驗基礎上,深入實施碧水行動,持之以恒抓“五水共治”,著力在深化源頭治理、健全長效機制、擴大工作成果上下功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