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把“心情”納入體檢篩查
http://www.CRNTT.com   2021-11-23 09:09:42


 
  進一步了解後,孩子終於跟徐凱文提起一個細節——我這麼大了,爸媽進我的房間前,都不會先敲門。

  在徐凱文的鼓勵下,孩子嘗試跟父母提出了“敲門”的要求,結果斷然遭到拒絕。大家一起當面溝通時,父母依然無法理解這一訴求:“這是我的家,我的孩子,我進自家房間怎麼還要敲門?在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爸媽進我房間,也從來不敲門啊。”

  徐凱文明白了,這麼小的事情,孩子都無法掌控,所以他覺得人生不是自己的,乾脆就不想要了。“父母對孩子已經是過度控制了。”徐凱文說。

  過分關注或者過分忽視,也是沙莎常看到的抑鬱症患兒家長的教養問題。

  過分關注,是孩子出了一點點問題,有一點點脫離掌控,父母就十分緊張,擔心孩子誤入歧途或出危險。過分忽視,則是對孩子的疾病體驗不以為然,甚至覺得病是裝出來的。他們說孩子“嬌氣”“不勇敢”,說“別的孩子都沒事,怎麼就你有事”“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怎麼不像你這樣脆弱?”

  除了父母不恰當的教養方式,抑鬱症陽性家族史、個人先天性格氣質、學業壓力、朋輩競爭、暴露在不適合自己年齡段的負面信息下或是長期患有慢性病,在生理上遭受痛苦等,都是抑鬱症發病的影響因素。

  徐凱文特別解釋了學業壓力。

  “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我們一直把成績當成評價一個孩子的唯一標準。仿佛一個學生自尊的全部支撐,就是成績。”徐凱文說,當成績成為唯一標準,孩子就會不斷遭遇挫敗。“他們會覺得,一旦我成績不好,我就沒有價值了,我就什麼都不行,就躺平了、癱倒了,當垃圾了。”

  國家已經提出了“雙減”政策,減輕孩子過多過重不必要的學習負擔,從心理咨詢師的角度來看,徐凱文直言這是“德政”。“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壓力。哪怕一個成年人,如果他長期睡眠時間、遊戲和休閑時間得不到保證,長期處在過高的期待下,照樣會出問題,更何況是孩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