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6日電/據央視新聞報導,23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一則公開征集航天育種實驗搭載項目的消息引發關注。到底什麼是航天育種?目前已經有多少種子開展過太空之旅?如何才能成為一顆合格的“太空種子”?有哪些作物種子上過太空?航天育種就是“太空種菜”嗎?我們為什麼要鍥而不舍地開展航天育種實驗?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一問到底。
什麼是航天育種?為何要進行航天育種?
什麼是航天育種?我們又為什麼要持之以恒地進行航天育種呢?
航天育種,就是將農作物種子或試管種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無法模擬的環境,如高真空、微重力、宇宙高能離子輻射等的誘變作用,使種子產生變異,再返回地面選育新種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種的作物育種新技術。航天育種具有有益的變異多、變幅大、穩定快,以及高產、優質、早熟、抗病力強等特點。其變異率較普通誘變育種高3~4倍,育種周期較雜交育種縮短約1倍,由8年左右縮短至4年左右。
與傳統育種技術相比,它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創造出許多新品種,在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顆“太空種子”是如何煉成的?
航天工程系統複雜程度高、技術跨度大,荷載容量彌足珍貴。什麼樣的種子才能獲得太空之旅的入場券?落地之後到成功育種又要經歷哪些考驗?
被選中的種子一般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遺傳性穩定,二是綜合性狀好。能夠獲得太空之旅資格的種子可謂是“天選之種”。
據統計,一般種子在太空中的突變率僅為0.05%~0.5%,沒有變化的種子有很多,衹有被宇宙粒子擊中的“幸運兒”才會在返回地面後被挑選出來。同時,由於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並非所有的種子都往好的方向突變,因此,衹有符合要求的種子才能留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