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民進黨新潮流吹熄燈號 告別叱吒風雲24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10 07:37:57  


  中評社香港9月10日電/民進黨新潮流系成立已經二十四年,比民進黨還早兩年,擅長以小博大,以蠶食鯨吞、匍匐前進方式,擴張在黨內勢力版圖。在扁執政期間,儼然成為“御前鐵衛部隊”,入閣人數遠遠超越其他派系,但與扁切割、批判扁也最為厲害,屢遭其他派系圍剿,因此在民進黨下野後,決定改弦更張,撤下“新潮流系”招牌,正式改名為“台灣新社會智庫”,洗刷污名化,與民進黨邁向另一個發展階段。 

  中國時報報道,2006年7月民進黨全代會宣布解散派系,“立委”黃偉哲、新系前“立委”林濁水、政大台灣史研究所所長陳芳明就譏諷說,這是民進黨做過最偽善的一件事。 

  因此新潮流系在青島東路的辦公室,撤掉招牌,內部照樣辦公,對於實質運作並無影響。新系在“立委”黨內初選十一寇事件發生後,多位派系“立委”在選戰紛紛中箭落馬,加上“總統”敗選後,黨要調整方向,重新出發,並因應選舉遊戲規則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大幅縮減從政空間,新系也出現改組重生的急迫性;另一方面,新系內部成員也分南流、北流,對政治研判的差異頗大,經常各吹各的調,再加上派系成員日眾,矛盾叢生,同志公開嗆聲也所在多有。 

  例如前“立委”林濁水對邱義仁在“國安”會秘書長任內主導的美國外交和大陸政策,多次提出嚴厲批判;風聞前立李文忠探詢黨內對其出任“監委”意願時,遭到前派系總召段宜康嗆聲“割袍斷義”;更嚴重的,還包括執政期間多名流內成員身涉弊案,新系都想藉此機會整理門戶、進行“清流”。 

  除了內部因素之外,還有黨內其他派系的強力挑戰,新系在“深藍排除條款”下,已遭到污名化,因此換個名字重新出發,成為派系共識。 

  國王新衣謊言 黨內到處趴趴走 

  從一個例子,就能看出派系解散是謊言。這次中評會改選的過程中,爆發中評會主委爭議事件,新系前“立委”陳金德在新任評委未全部到齊的情況下,被推選為主委,此舉雖未違背黨內遊戲規則,但新、扁系之間曾有默契,讓扁系“立委”邱議瑩擔任主委,因此當晚邱議瑩就發飆,指責新系說好要合作,卻沒有誠信。 

  隔天扁系另一位“立委”高志鵬,加重語氣大罵新系一派獨大,壟斷了民進黨資源,與幫派無異;這也印證派系間交換協商的脈絡仍在,只是當中有人偷跑、凸搥而已。 

  事實上,民進黨內部都清楚,全代會通過解散派系決議,只是因應當時的時空環境,民進黨要改善外界對黨內派系林立的負面觀感,同時讓非新系的派系抒發心中不滿,但派系是否隱形繼續存在,就好像國王的新衣一樣,其實大家心知肚明。 

  誠如民進黨內部所言,民進黨若抽離派系,就像沒有血肉一樣,只剩下軀殼,而“立委”黃偉哲更開玩笑地說,光是宣布解散派系也沒有用,情況就像公娼轉私娼,依然禁不了,倒不如思索如何把派系導入黨的正常運作機制。但擬參選台中市長的林佳龍則有不同看法,他認為有人二十歲時是派系成員,到了六十歲還是派系成員,黨內存在過度剛性的派系,對黨來講是不健康的,已經嚴重影響黨的發展。 

  即使爭議仍未休止,據新系內部成員表示,前“行政院長”游錫堃、蘇貞昌、謝長廷都有自己辦公室,其中謝長廷成立維新基金會,並以影子政府網站作為對外發聲管道;正義連線、主流聯盟也都自己的運作模式,既然如此,新系以智庫方式存在,有何不可?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