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旅日老華僑的奧運記憶  歷史參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04 10:12:25  


  中評社香港4月4日電/2008年夏季奧運會將在北京舉行,對於中國人民和海外華僑華人來說,都是一種驕傲和自豪。回想上個世紀,亞洲只舉辦過兩屆奧運會,那就是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和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日本和韓國先後在奧運會之後實現了經濟騰飛。對於那一段崢嶸歲月,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來日的新華僑華人可能缺乏記憶和實感,但在日老華僑卻親身經歷過那個時代,感受過那樣的氛圍。許多老華僑親身參與了與奧運相關的歷史事件和推廣活動,甚至直接為奧運會提供各種服務,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旅日老華僑珍貴的奧運記憶,為北京奧運會提供了發展的接續和歷史的參照,可以讓今人藉以理解北京奧運會不是橫空出世的沖天驚雷,而是歷史的連貫和發展的必然。北京奧運會的成功,將建立在國人積極參與、海外華人熱情支持,還有全世界共同關注的基礎之上。 

  一、從東京奧運到漢城奧運 

  1964年,昭和39年,奧運會歷史性地首次落戶亞洲。 

  東京是亞洲第一個奧運舉辦城市,也為日本的戰後復興提供了一個可貴的證明。不過,當年的國際奧會尚未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會員國家,中日兩國尚未複交,中國不能參加東京奧運會。當時,臺灣以“中華民國”的名義派團參加東京奧運會,這使廣大旅日華僑感到不滿,甚至對東京奧運會產生了抵觸情緒。現年82歲的老華僑韓慶愈先生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感觸良多。 

  有關於東京奧運會,韓慶愈記憶最深刻的不是比賽,而是“中華民國”體育代表團出現了官員和運動員的出走事件。韓慶愈當年38歲,正在東京華僑總會從事組織和文化工作,並負責編撰華文報刊《大地報》。他經手接待了臺灣方面的出走人員,並把他們安全送回了祖國。對他來說,1964年的奧運記憶是政治大於體育。 

  當時,“中華民國”代表團中有一位出身江蘇的體育官員叫陳覺,他借來日機會出走到了蘇聯駐日大使館,尋求回中國的途徑。東京華僑總會接報後,派韓慶愈去接人,一起回到總會。無獨有偶,臺灣代表團中的另一名射擊運動員馬晴山也主動跑到東京華僑總會,要求回中國去。當時,中日尚未複交,華僑總會遂以民間組織的身份與日本政府交涉,要求日本政府為兩位出走同胞提供政治庇護,並為他們聯絡回國船隻。留日華僑最後找到了第三國船隻,由華僑總會組織部部長博仁特古斯和日本促進中日貿易的社會活動家鈴木一雄為代表,負責把兩位出走同胞送到下關港,乘上挪威國籍的輪船,順利地回到了祖國。後來,陳覺曾來信報告了安全回國,馬晴山在80年代曾作為中國射擊隊的代表再次訪日交流,這些都是後話了。 

  在東京奧運會期間,韓慶愈記得很多華僑和留學生住在後樂寮。宿舍對面的小石川足球場(現小石川運動場)是奧運足球比賽場地之一,華僑和留學生在宿舍二樓免費觀看了幾場比賽,見識了奧運比賽的真實情景。另外,東京奧運會的奧運村建在代代木上原,後來成為奧林匹克青少年中心。韓慶愈回憶說,那裏曾經是練兵場,改建成奧運村也昭示了奧運會的“和平”主題。韓慶愈曾多次在那裏參加或舉辦過活動,那是東京都民得益的奧運遺產之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