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華人學者匯聚清華大學暢論“華商與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02 10:21:02  


  中評社香港7月2日電/“第三屆北美華人學者清華論壇”30日在北京舉行。來自北美、歐洲以及中國內地的數十位華人學者匯集一堂,共同探討和分享他們在華人研究領域的前沿成果,暢論海外華商與中國經濟。

  中國僑網報道,此次研討會由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和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共同主辦,與會人士著重探討了美國華人歷史與現狀、美國華人企業和企業主、北美華人與華商發展狀況、海外華商在中國投資趨勢以及海外華商的崛起、困境與前景。

  美國“百人會”調研委員會主席胡善慶博士介紹了美國華人社會自1860年以來的發展狀況。他指出,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顯示,美國華人人口已突破400萬,是最大的亞裔族群。胡善慶還介紹了“百人會”近年來所開展的教育交流、公共外交、培育精英等方面的活動,以及面向民意精英所開展的調查研究。

  美國紐約聖若望大學亞洲研究所所長李又寧教授提出了“華美族”的概念,在她看來,華人要大膽亮出自己的身份,展現華人對美國社會的價值。她近年來先後創辦了《新法拉盛集刊》和《科技界的華美族》等多本華人歷史研究期刊,以“蓋一座文字的廟”,記錄“華美族”對美國的貢獻。

  “美國華人是‘模範少數民族’,還是‘永遠的外國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講席教授周敏闡述了亞裔美國人的歷史、美國社會對華人的“刻板印象”以及美國華人的發展趨勢,並說明了當前華人在美國經濟、教育等方面所處的相對優勢,以及華人新生代的自我認同與社會認同的矛盾。

  加拿大懷雅遜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林小華表示,近來,海歸被視為一群模仿者,其注意力不在原創,而是模仿發達國家成熟的創新產品,稍加改動即推向中國市場,輿論認為,這不但損害了發達國家的經濟利益,更重要的是並沒有改變中國固有的、以模仿為主“創新”模式。

  在他看來,這種以模仿為前導的創新模式並非中國海歸原創,而發生於任何一個國家技術趕超的過程中,海歸的特質決定了他們在發展中國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過程中複制這一模式的優勢;與此同時,海歸模仿也可能為兩國提高創新效果帶來共贏。

  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主任龍登高指出,海外華商與歐美日韓等外商是中國外商直接投資的兩大來源,近20年來二者在結構比例上呈現此消彼長的關係,然而自2006年至今,海外華商資本的比重持續上升,而歐美日韓的外商比重整體逐年下降,當前,兩者的差距已經非常之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